学习投资之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且真实的反馈:在熊市底部加仓,大概率短期会亏钱,在牛市顶峰时买入,也很有可能赚到丰厚的「账面财富」。
正确的投资操作,从短期看,结果是随机的,而且很可能是失败的,甚至由于运气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的结果都可能不太理想。这就像做练习题,同样的题目,答案每次都不一样,我们如果用这样的结果来给自己反馈并加以改进的话,就会陷入混乱。
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投资系统,并且在长期的市场考验中获得了超越市场的收益。但我们知道,每种投资理念都有和市场风格不匹配的时期,如果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系统不理解、不认同,就很难坚持下去,最终也就无法获得收益。
一个典型的投资系统,需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
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
能力圈和投资标准
投资策略
当我们平时讨论某个买卖操作的时候,比如「买哪只?」、「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什么时候卖?」等等,这更多的是在说这里面的第三部分——投资策略。但其实,另两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投资哲学,更为重要。
投资哲学
在投资世界里,无论是买还是卖,或者持币不动,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自于他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看法,或者说,来自于他的投资哲学。「你所交易的不是市场,而是有关市场的理念。」
我们看到的那些投资大师,无论是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费雪、达利欧,都有自己的投资哲学。他们的每一条投资理念、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是从自己的投资哲学发展而来。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他所有的着眼点都是企业未来的价值。
而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里,他的着眼点是一家企业现在的价值。
索罗斯一生的兴趣都在哲学,市场和人性。
「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对于这些投资系统里的具体操作,巴菲特和索罗斯可谓大相径庭,但如果你从投资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和他们各自的投资哲学是完美匹配的。
能力圈和投资标准
每个人的投资哲学,决定了他懂什么样的投资,也划定了他的能力范围。只要不超出这个范围,他就拥有了一种能让他的表现超过市场平均的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进行能力圈内的投资,平均来说,他的盈利能力就会超过市场总体表现。而在能力圈之外的投资,他判断一笔投资是否能赚钱的能力,就和普通投资者没什么两样。
在《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这本书中,马克·泰尔把一个有效的投资策略分为以下 12 个组成部分:
买什么
什么时候买
买价
如何买
买入的比例
投资过程的监控
何时卖
投资组合的结构和杠杆运用
如何寻找投资机会
应对市场崩溃等系统性冲击的方法
出错了怎么办
在系统无效时怎么做
写在最后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投资不是关于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他们。它是关于在自己的游戏中控制自己。
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投资哲学,建立或者寻找一套有效的投资系统,并且用它去指导自己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方式。毕竟,投资这个游戏,最终比拼的并非是智力,而是对自我、世界的认知以及对情绪的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