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和儿子一起准时观看了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我忍不住地一边看,一边拿着纸巾擦眼泪,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都那么让人感动。儿子也数次红了眼睛,擤着鼻子。
在看节目的中间,言哥哥起身主动去倒了杯温水递过来给我,暖暖地说:妈妈,你喝水吧。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倒水的举动
我知道,他是受到了节目里那些优秀孩子的感召,他在身体力行的去理解“孝”是为何。
因为肌肉萎缩导致左腿残疾,身残志坚的7岁女孩杨峻熙,她依然每天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每天陪奶奶一起跳舞、用古灵精怪地表情为一家人带来欢乐;
年仅16岁却拥有10年采茶经验的茶园少女王梦佳,面对破碎的家庭,毅然选择留下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
重庆的“棒棒男孩”冉俊超与父亲一起扛起家庭,用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
河南南阳的王森洋跟随失明的父亲和年迈奶奶一同生活,成为这个窘迫家庭的“开心果”;
11岁的甘肃男孩石培昊,用他不宽大的肩膀却为爷爷奶奶扛起打理瓜田的重担;
“棉花女孩”任立春从5岁开始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照顾双下肢瘫痪的父亲;
成绩名列前茅的上海女孩姚沁雯,不仅和妈妈一起照顾年迈的奶奶和患有脑瘤的父亲,还将大爱送给社会,关爱养老院的老人;
广东佛山的黄诗桓在疫情期间父亲参加援鄂医疗队时,主动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爸爸“守护大家”,她“守护好自己的小家”。
内蒙古包头的徐佳琦姐弟,8年如一日照顾患病母亲;
四川凉山的彝族兄妹邱小华和邱萍萍,用稚嫩的双手为家庭奔小康贡献力量。
这些不畏艰难践行孝心,
他们以乐观的心态和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希望的感人事迹,
不光对孩子,对成年人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感谢这一群孩子,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榜样的力量。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
曾记得上学那会儿外婆常常给我说过一句话:看一个人的品行,就看他是如何对待父母。只要对父母孝敬,这个人就值得可信。如果连孝心都丢了,这个人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外婆说的话,现在细细想来句句是哲理。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教育,比如智商教育、情商教育、财商教育,在诸多教育中,首先要教会孩子的,一定是孝顺教育。这不仅关系着一个家族的家风,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善良。
而对孩子进行孝顺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当着孩子,孝顺老人。
第一,孝顺教育不需要言传,需要身教。在孩子面前,把孝顺的行为做出来,就是最好的教育。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让孩子看见,你是怎样关心老人的冷暖,怎样为老人洗衣、做饭,照顾他们的点滴,这就是最真实的教育。
第二,孝顺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孝顺父母,是一个人应尽的基本责任。孝顺父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是活生生的教材。在言言很小的时候,我带他回去四川老家。她看着我是怎么帮外婆干活,他也会蹲下去帮老姥姥择菜。他看着我是怎么给老姥姥端茶倒水,他也学着给自己的外婆倒水,还监督外婆每天按时吃营养素。
给外婆倒水吃每天的营养素 帮老姥姥择菜第三,孝顺教育是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不能用金钱衡量。
孝顺教育体验的是一种德行,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这种素质应该从小培养,直至孩子成人。
记得前不久我因为一件事和言外婆说话声音音量高了一些,具体什么事忘记了。言哥哥立马在旁提醒我:妈妈,你和外婆说话怎么可以这样呢!当时我很震惊,儿子会如此在意。我赶紧当着儿子的面给言外婆道歉,表示刚才说话声音大了。然后我解释了当时因为声音大是着急了。
儿子的这句话,让我很久很久都在回想和反思。这种内在的尊重,从语言到行为,不也是孝顺的另一种形式吗?
孝顺父母,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每一个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把孝顺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教给孩子。也许有的父母觉得,金钱可以代替自己尽孝,这是不可取的。父母用自己的身教给孩子树立的价值观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对长辈孝顺,既是孝顺父母,也是教育子女,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正确认识孝顺的意义,及时尽孝,让孝顺教育在每一个家庭代代相传!
小姨生日,和外婆、姨婆一家人的合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