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原创文章之018。
《易传》中对乾卦和坤卦的解释,除了《彖传》和《象传》,还多出一篇《文言传》。
《文言传》是《易传》中最后产生的,不仅解释了乾卦和坤卦的卦爻辞,而且还解释了乾卦和坤卦的《彖传》和《象传》,所以《文言传》是最后出现的,只有乾卦和坤卦有,其他六十二卦都没有。
乾卦的《文言传》对乾卦的卦爻辞进行了四次解释,说明乾卦非常重要,我们先看第一次: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里对卦辞的“元”、“亨”、“利”、“贞”进行了解释,前面《彖传》的解释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就是说这个“元”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跟《文言传》是不一样的。
这里说“元者,善之长也”,意思是“元”是众善之首,各种善德里最大的善就是“仁”,所以说“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仁”是第一位的,它最基本的意思就是“爱”,“仁”字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二”,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爱”。“仁”在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简书里的写法是上面一个“身”,下面一个“心”,表示爱要从心里发出,然后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所以“元”就是说要有一颗仁心,一颗善心;“亨者,嘉之会也”:“亨”就是亨通,“嘉”就是美好,亨通就是有美好东西的会合,美好东西的会合是什么呢?
后面又说“嘉会足以合礼”,也就是符合礼仪的东西才是美好的,想亨通必须符合礼仪;“利者,义之和也”,“利”就是“有利”,财物也算一种利,要发财就必须符合“义”,“义”就是正义、道义,也就是正确的主张、观点或行为,《论语》里说“大人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义”和“利”对立了,追求“义”(道义、正义)的是大人,追求“利”(礼仪、财富)的是小人,而《易传》中孔子则将“义”和“利”统一起来了,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符合道义地追求利,也是大人;“贞者,事之干也”,“贞”的原义是“问”,这里孔子则将“贞”解释为“正”,是建功立业的主干和根本,“正”就是正确的事情,也就是符合天道、天地大义的规律的事情,坚守正道就可以建功立业,这就是“贞,足以干事”。
因此“元亨利贞”在《文言传》里变成了四德——仁礼义事。“元”就是“仁”,居第一位,因为有“仁”这个爱心是做人的起点;“亨”就是“礼”;“利”就是“义”;“贞”就是“事”,“事”也可以理解为“智”,就是智慧;所以君子有了这四种德行,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业。这四德再加上“信”,就变成五常了。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初九的爻辞说“潜龙勿用”,《文言传》对“潜”的解释是“龙德而隐者也”,就是说龙的本性是要潜伏在水里,要归隐;“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乎”就是“被”,不被世人改变,不在世上成名,也就是自然无为,不要表现出自我,但也不是刻意去做,要自然而然地归隐;“乐则行之,忧则违之”,高兴了就去做,不高兴了就不去做,这是龙的本性,它的本意就是不想表现,但是该表现的时候要表现出来。所以做人,一开始就要立志找到天理,找到人的本性,要符合天性的去做,不要违背本性的意愿,这就叫潜龙。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二爻的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子是这么解释的:“龙德而正中者也。”因为九二爻位于下卦的中间,引申开来就叫“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是个宾语前置句,也就是“信庸言”、“谨庸行”,“庸”就是中庸、不偏不倚、合适、守中道,这是告诉我们守中道的行为言语要去做、去听、去信,平常的言谈要有信用,举止要谨慎。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文言传》对九三爻和九四爻的解释都有“进德修业”,因为三和四的位置都是不三不四的,“三多凶”、“四多惧”,所以要“进德修业”:“进德”就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修业”就是使自己的事业美好,“修”是美好。后面继续讲如何“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居业”就是“修业”,就是要“忠信”,“修辞”就是要使自己的言辞美好,要说好话,出口伤人的肯定不能成就大业,而且诚心,这个“诚”是从我们的本心自然而然发出的,不是做作的。因此“忠”、“信”、“诚”都是提升品德,使自己事业美好的一些做法。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四爻也说“进德修业”,而且又加了一句“欲及时也”,因为九四爻的时空点是人生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是转折期,所以要抓住这个时机,抓紧修炼自己的品德,才能建功立业。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九五爻是乾卦的最佳之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文言传》解释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类比,就像后面讲的“各从其类”,是取象比类的方法。九五爻是乾卦的最佳时位,九五至尊,又中又正,“飞龙”、“天”、最大的“利”、最大的“大人”,这些都是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水流向湿的地方,火是燥的,“云”和“龙”,“风”和“虎”都是同类,放在一起比较,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个道理,因此人在交友的时候要慎重,多和同类、同等志向的人在一起,才能互相在能量上有所提升。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上九爻“亢龙有悔”,孔子解释说“贵而无位”,本来九五爻是最好的,但上九爻超过九五了,就太高了,反而就没位置了;“高而无民”,太高高在上远离百姓,人民就不会来拥戴你;“贤人在下位而无辅”,贤能的人在下面离你太远,也就不会来辅佐你了。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这是《文言传》对乾卦爻辞的第二遍解释,比较简练:初九爻“潜龙勿用,下也”,第一根爻处在最下面,所以不要乱动。第二爻“见龙在田,时舍也”,这时有了转机,因此可以停留在这个时机。第三爻“终日乾乾,行事也”,这就是说要去做事了。第四爻“或跃在渊,自试也”,这是说要自己试一试。第五爻“飞龙在天,上治也”,这是最佳之爻,“治”就是平安,天下大治。第六爻“亢龙有悔,穷之灾也”,“穷”就是到头了,因此就有灾祸了。多出的用九爻“群龙无首,吉”,这是“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这是《文言传》对乾卦爻辞的第三遍解释,在解释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与时偕行”,就是与时俱进的意思,所以“与时俱进”这个词其实就出自《易传》。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这是《文言传》对乾卦爻辞的第四遍解释,对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解释非常精彩:“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对“大人”的论述要达到四个“合”,第一个“与天地合其德”,这是从伦理学角度来说,即是要天人合一(德),人不能违背天命;第二“与日月合其明”是从认知学角度来说,要像日月那样的光明,符合日月运行的规律;第三“与四时合其序”,这是从行为学角度来说,做事一定要符合春夏秋冬四时的次序规律;第四“与鬼神合其吉凶”是从神学角度来说,达到前面三个“合”之后就可以拥有超常智慧,能像鬼神一样能预知未来、把握吉凶,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人”。因此“利见大人”在九五爻是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大人”,需要达到这“四合”。所以《文言传》对乾卦解释了四次,阐发了乾卦六根阳爻的大道,包括天道、人道,展现了人道如何适应天道的大法则、大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