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有情绪周期这回事
我觉察到,情绪会有一个循环周期,低落期往往伴随着身体的不适到来,很短。低落期之后会迎来活跃期。精神好,做事效率高。昨天,感觉到已进入一个低落期,不知不觉就有负能量,看待事情容易以负面视角出发。一旦觉察,及时打断。精神状态不如前断时间。工作久座,身体感觉不适,背部腰部酸痛。以前睡一觉,状态会有所好转。
感赏自己抓紧时间休息,午睡了十几分钟!身体的酸痛没明显好转。听音频,听学员经验分享,汲取能量。感赏自己一天在平稳中渡过!
晚上闺女回来很开心。自己受到感染,感觉轻松了许多,入睡前是愉快的。
今天腰酸背疼依然存在,精神好,情绪平和。
2.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上午看到活跃群海荣抛出的问题,得到多条忠恳建议,自己也很受启发。
感赏陈炜发的,这么一段话:
父母的嘴是开过光的,你嘴里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成为你希望的那样!
所以,父母们要多鼓励孩子,善于看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孩子能够稳定地从父母那里获得鼓励和支持,她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不同。
我对此深信不疑,及时收藏。因为,知道了还不够,感觉到才算数,稳定了才过关。这些语言,希望能植入自己的潜意识!
闺女一个同学,俩人自幼儿园就在同一所学校。孩子妈妈是个很用心的人,孩子从小学起就表现优秀,亲子关系良好。她说起一件事,有一次,儿子和爸爸争执,语言冲突厉害,当时孩子很生气,把自己关在屋里。后来妈妈跟进来,对孩子说:“儿子,我就在你屋里坐一会儿。”妈妈坐在孩子床上,什么都不说,安静地陪伴,坐了好长时间。儿子,慢慢消气了,主动和母亲聊起那件事,妈妈不指责不评价,安静的听着。孩子跟妈妈是敞开的,孩子高中生了,自然清楚问题所在,情绪被接纳,事情就这样在聊天中不解而解了。
群里海琳建议,“可能引导他让他说的方式不合适,太过于正儿八经了,不要发表你的看法,让他主导谈话,跟着他的情绪,表示理解和同情,让他把情绪发泄完,然后他自己可能就会知道怎么做了”。我感觉有道理,这种方式释放孩子情绪,有作用。由于不熟练,关键时候,不一定能运用出来。及时收藏记录,备当下学习!
当局者迷,当事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容易焦虑,感觉匮乏,思维就会受限,局外人则相对容易看到解点。
有个家长分享说,我们真正修炼的是情绪!
我曾经常被情绪困扰,好在不断学习,有不少收获,关系在好转,能力在提升。希望还在,一切会好!
感赏海荣抛出问题!感赏群里师兄师姐及时给出建议!
投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坚持学习!
投射闺女与老师同频共振,课堂思维灵活,课后学习高效,见贤思齐,快速成长!
投射孩子爸爸工作顺利!
投射儿子吃嘛嘛香,身体棒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