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 周二 晴
明天共读思维的内容与价值,我曾经囫囵吞枣地读过,今天重新预习,争取能跟上美娣老师的步伐。
一、思维的内容
思维从宽泛到精准有四个层次:脑子里想的,如空中楼阁;未直接见到的事物的想法,感受性更强些;根据征兆、依据得出的信念,依据有时未受检验,有时则经受检验,不判正确与否接受,是缺乏调研的信念;认真思维,有意识思考的信念,关键是找到证据。前三种思维都能引起思考,只有在有可靠理由基础上才能树立正确的信念。
各种思维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根据迹象思考和判断是思维的中心因素。
思维的发生过程是系列化的,包括犹豫、思索、查明、证实或否定。思维困惑时争取找到解决办法是思维过程中的持续不断和导向作用,也就是,要按照目的调节思维,否则会走偏。问题决定思维的目的,目的控制着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缘起是困惑,困惑激发思维,思维引起联想,联想依赖经验与知识,依据知识与经验,寻求证据,然后搁置,再找证据,证明或否定,进行系统且持续的探索是思维的基本要求。
二、思维的价值
思维的价值有三:有无思维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思维还可帮人系统预见可能性,规避不良后果,如天气预报;思维赋予自然与事物以地位和价值,家是人的概念,树木之言是人的理解。一言蔽之,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是思维的价值。
思维是否自然的就有价值?不是,它会走偏。因为思维是在判断的基础上,间接得出结论,因为判断会走偏,思维也会。培根与洛克的分析是,错误思维的根源是个人倾向(如爱匆忙下结论)和社会原因(如盲从,错误思维习惯的养成等)。这对教育的启发有二:我们首先要克服个人的毛病如鲁莽急躁,如自以为是,如只顾厉害得失不顾事实等;我们还要扭转和纠正社会偏见,发挥建设性作用,发挥协调作用,改变错误的思维习惯。
既然思维需要引导以实现其价值,那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答案是“经常加以调节”。只有系统区分自己进行观察的条件和严格调节自己进行联想的习惯,才能掌握住自己观念的对错。不是提高自己感官的灵敏度或联想功能,而是调节自己进行观察和推理的条件:调节好完成联想功能的条件、对联想到的事物赋予信任的条件。在这两个方面完成推理,形成证明。证明意味着实验与检验。每一个推理都需经过检验。它对教育的启发是,教师要提供可能的信息,而不是证明,以此培养学生养成牢固有效的习惯,学会区分哪些信念是经过检验的,哪些不是,提高辨别力;同时还要真诚地接受有根据的结论,在实践中运用并掌握分析思维的方法。一句话,教育就是创造条件提供培养思维的习惯,这样就是思维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