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聊数字人才

聊聊数字人才

作者: 仝键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23:09 被阅读0次

    本来是开篇的一部分,结果越写越长,索性就单发了一篇

    什么是数字人才

    这些年,很多企业都在搞数字化转型,也都非常缺这方面的人才,所以纷纷提出了数字人才的说法。最近似乎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样子:

    (七)强化数字人才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工科建设,积极发展数字领域新兴专业,促进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与其他专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扩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能力,加大数字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数字人才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培训,推动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普遍开展数字知识和技能教育,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力度,加快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学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相关专业设置。(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摘自: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6/content_5325444.htm

    那到底什么是数字人才呢?其实全世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简单粗暴的说,围绕软件开发的各种角色就算是数字人才。这个定义可以算是满足充分条件的,是否必要就见仁见智了。那我这里就是借用了数字人才这个词来表达,软件的构造者这么一个角色。

    废了那么大劲就是说软件开发,那为啥我不说程序员呢?因为角色会限制我们的视野,一旦我说了程序员这个角色,我们就会把自己定义在编码这个视角上,什么需求啊、软件设计啊、组织流程啊,跟我没啥关系,这也恰恰是很多人在职业发展后期遇到瓶颈的原因,怪不得别人,全是自己画地为牢。

    数字人才的特点

    软件开发是一个复杂工作,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工作。复杂就复杂了,这好理解,为啥强调知识工作呢?知识工作有两个特点:

    1. 所有的工作不是正交的,分工不能切的很完美。

    2. 效率提升的关键点不是在于对how的回答,而是在于对what的回答。

    第一点说的是什么呢?在体力工作者的上下文里,我们是拆成流程来工作的,每个环节的人不需要懂上个环节的知识,做好自己这个环节就好了,你想象一下流水线上的工人,彼此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不懂上下游的知识和技能也无所谓。这就是所谓的正交,彼此不需要了解,不了解也互不干扰工作。但知识工作不一样,知识工作固然也是拆成流程来做的,但是知识工作里有个极为重要的动作叫反馈,就是下游接收到上游信息的时候,要告诉上游自己理解了没有、上游的信息哪里是落不了地的等等,尤其在复杂知识工作上下文里,反馈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你想要反馈,你就必须至少需要懂得上游的一个环节的人的部分心智模型,否则反馈也反馈不到点子上。注意,是至少,通常你需要懂得要超过一个环节,因为反馈往往不只跨一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知识工作者协作信息流

    如果仅仅是第一点,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大家一起工作,时间久了总能了解自己的上游环节的心智模型,互联网行业里都有好的程序员相当于半个产品经理的说法,问题在于第二点。我们做工作如果只追求按部就班,那就慢慢被竞争对手干掉了,每个企业都是要追求效率提升的。要提升效率就得回答一个问题,到底知识工作者的效率是怎么提升的,所以才有这个第二点,也是彼得德鲁克的观点:知识工作者的效率提升在于对what回答,而不是对how的回答。

    什么是对how的回答呢?也就是说在每个环节提问怎么做才能提升效率,每个环节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固定的,也就是待完成的事情的定义是确定的,只要在这个限制下改变做事的方法,而不用改变事情本身的定义。

    而知识工作者的效率提升是一个纵观全局后的颠覆性优化,也就是所谓的颠覆性创新。这个颠覆性往是通过跨环节跨角色来产生的,比如最早敏捷里的技术实践,把测试引入了开发环节,把构建也引入了开发环节,而管理实践也是把验收提前,改变了对交付的定义,后来的DevOps则强调打破Dev和Ops的壁垒,都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一旦跨了环节跨了角色,那么输入输出都会变,事情本身的定义也就变了,我们需要经常拷问自己到底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改变了要解决的问题的定义,所以称之为对what的回答。

    一旦问题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进而我们甚至要反复拷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效率,比如,我们的效率到底指的是有100个需求,我们以最短的时间做完了,还是说用户或客户当有一个需求出现,我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满足它呢?一旦效率的定义发生变化,整个生产体系都会产生颠覆性变化,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颠覆性优化,而且因为这些颠覆性优化往往是局部劣化却达到了整体优化,有时连旧的评价体系都给颠覆掉了,导致按照旧的评价体系来看,新的方法可能还是很糟糕的,在看不到全局的人眼中看来,只会看到颠覆性看不到优化从而产生抵触,这都是正常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抵触发生,都算不上颠覆性优化。

    由于知识工作自身的这些特点,软件开发又比一般的知识工作还要复杂,我们觉得数字人才必须是一种多视角人才,这其中至少有三大类视角:商业视角、技术视角和用户视角:

    描绘软件的三个视角

    所以这个系列文章不会只讲某一种角色的视角,我希望通过这系列文章培养出多视角的人才,所以在标题中淡化了某一种角色的强调,尽管出于我的技术出身,难免技术部分会重一些,最后写出来的数字人才的技术部分的刻意练习会多一些,不过我想也是对读者有价值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数字人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zn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