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林达写的一本关于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个敏感的时期讲述了关于“自由”的文章,今天人们,许多早恋的孩子可以光明正大地大呼,“不要干涉我的恋爱自由”,坚持自己的非主流言论的人以“言论自由”来保护自己,这年头谈自由已经是越来越低龄化,越来越多的自由种子已经在80、 90、 00 、10 后生根发芽了。然而,这本书的出生就不是那么自由了,林达所成长的年代,适逢政府权力过度扩张,一度完全挤压了个人空间,使此类话题长期成为禁区。虽然,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然而,书中的种种论述,种种思想都发人深省,我读到那一个个被正统史学家所回避的问题,开始对历史有了更多的思考,想想二十四史,想想诗经,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那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皇权至上的时代,有多少历史是能够被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我不知道今后的历史将延续到何时,现在想想,既然历史不可能脱离他的作者,也就跳不出他的身份背景,跳不出他所拥护的阶级,因此,我的苛求也就没有道理了。
巴金,我所熟悉的讲真话的社会良心,却被忽略巴金之所以成为文学大师的身份了,我很喜欢这句:“巴金从文学大师到‘社会良心’的身份转换,对他个人、对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我们高度赞扬这样一种社会角色的错位,他的前提是什么?也许并不是晚年巴金比青年巴金更为伟大,而是社会本身的低层次错乱,基本人常识被淹没在高调中。按照常识,在一个正常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文学家努力于他的文学创作,把‘讲真话’的教育工作,留给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我们小时候被教育要爱国、要为人民服务、要……我不知道,那时候年幼的我们是否明白什么是国、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服务,而在高考时我们强调了却是诚信考试,毕业论文设计我们被要求杜绝抄袭……社会本身的层次错乱,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基本的人伦常识——很多高调者就纳闷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容置疑的东西,为什么还是不能做好,因此,我实在是不得不强调啊!自诩举着救道者的旗帜,迎面挥舞,初衷是好的,但是,缺乏对现象本身深层次的思考,这面旗帜,有时候并不能引导大家正确地前进着,有时候,却活生生像一把刀,毁坏了一块玉。
看到《杀君马者道旁儿》你的马儿死了,全因道旁欢呼的人太多,这是五四运动后,蔡元培救援学生后,留下的辞职信中引用的典故。文中通过当事人的一些回忆,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走出历史书,让我们对那件关于学生会罢课有了更加多的细节体会,让事件从更多的细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五四运动体现了新青年对于时局的一种关心,一种拯救的使命感,而“杀君马者道旁儿”更不是对于这场运动的简单的褒扬,而是有了当事者更多的反思,在喝彩声背后寻找其必然的负面效应。这场风光至极的运动,并不是蔡元培所希望看到的“扩充其知识,高尚其志趣,纯洁其本性”。蔡元培说,学生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这使得我对于这场运动,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一场运动,作为独立的个体,很多本着“牺牲救国”的理念,最后越越来越难以控制了,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治学却被忽略了,我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许多人都在一些权力之中更加难以自拔了,面对职位之便,似乎缺少了一点原则性,我们还自认为这是我们能力的一种体现,所有人都会这么做,这有什么错呢。我们是掌握了更多成人世界的主义,但是对于学问,对于问题的研究的兴趣、精力更少了。
这是一本不错的的书,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我的许多看法还有许多有待斟酌的地方,我期待我们有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