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开始了新教师培训。似乎新教师培训的时间一再的提前,记得以前要8月20号左右开展,后来挪至15号之后,现在,因为区上要展开新老师的培训,后期还有全校教师的相关活动会进行,因此,今年在11号就开始了。据我所知,有的学校开始得更早,在7月份就在开始了。
我一直认为我校的新教师培训工作是一大亮点,首先是以课程化的方式进行,既有宏观的认识,又有微观的实践操作;既有行政团队的参与,又有一线学科团队的参与;既有理论层面的学校实践探索,又有针对新教师的细小到如何展开备课、改作业等的面对面的交流。它的横纵、多维使得参与培训的老师收获颇丰。记得去年才做教师培训助理的丹丹老师,她全程参与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她兴奋的告诉我:没想到,新教师的培训如此丰富,自己在泡天已经呆了6年,都觉得学到了不少。
我愿意参加,不仅它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特别想在活动中认识到新老师的个性、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所以,我带着我的审视与偏见参加活动。我还想看到的是,讲师们会如何展开它所负责内容的讲授。像以前我是讲师的时候,从来没有做过PPT,都是以独立思考、讨论分享的方式进行;但别的讲师风格不一样,所以我会好奇她们的思维是如何展开。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就像今天上午的破冰活动,我并不知道具体会有哪些内容,但我会关注主持人是如何通过活动去打破陌生感,如何建立团队的信任,如何看到不同老师的表现,如何与教育建立关联等。
印象深刻的是“数字+模板语”的活动,主持人告诉第一组数字2,并要求用“我去过的地方”来用一句话表达。第一组全组6人用的都是:我去过2个地方,分别是某地与某地。我期待第二组能够有所变化,第二组是“数字3+我读过的书”这样的句型,全组居然也是同一模板。如果还是如此,这一个破冰活动,在我看来就是失败了。在我看来,可以有几个改进的地方:一是参与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要完成的任务,它应该变成训练我们的思维的一个契机,因此,我们有必要为破冰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要成为好氛围的创造者之一。二是主持人可以做一些小调整,如变依次呈现为抽签,4个活动抽到哪一个玩哪一个,增加互动性;还可以在出现同样模式的情况下,立即叫停,要求从别的维度上组织语言,它可以启发老师们的创意思维。
在我叫停这个活动的时候,并进一步明确了要求,第3与4组呈现了不同的创意,明显整个氛围变得积极了,还有老师的说法,获得了掌声。在点评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强调了做为一个老师,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成为机器的复制品,而应该给学生更多创造性的时机。一个老师,如果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培养不出创造能力的孩子的。或者说,即使班上出现了创造力很强的孩子,但这个孩子也不是这个老师培养出来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能将别的组(1个)打乱的名字牌对号正确。我觉得这个环节挺难的,最开始的30秒大家都坐在位置上,有些静静地思考味,也有茫然的风在上空飘过。我们调整了一个,给大家一个互相认识的环节,于是,老师们自发地集中在场地的中间,每一个拿上自己的名字牌,互相去认识。
派出的代表很厉害,都能够认对。比认对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介绍如何认得的?统一的逻辑是,先认学科;发言多的大家记得越清楚。另外,就是根据各自的特点来。王煜钦老师最厉害,很快速的比对,很快速的说出每一个人的特点,就像她早就熟知了一样。最后一个组,我给辩认者增加了难度,要求不看名字,先说说已经认得了哪些,然后再对号。
这个活动的目的,一定不仅是认识而已,其实,它可以和走进一个新环境,认识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应该变成我们的任务与能力。活动最后,我请大家想想,自己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记住班上的孩子名字。我们约定,语文1周内,数学2周内,英语与体育3周内,别的学科1个月内。我期待老师自己的承诺能够实现。记住孩子的名字,也是我们辨识孩子特点的检验路径之一。
破冰活动,破的不仅是陌生的那层,更重要的是渗透与学校一致的教育理念,它应该贯穿活动的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