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心理婚育杂谈
《不吼不叫》拆书引导语

《不吼不叫》拆书引导语

作者: 张善实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11:25 被阅读8次

    活动1:破冰

    1.自我介绍

    我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喜欢写作、喜欢和大家交流,在读书、交流和思考中成长。

    2.活动说明

    通过读书,遇见最美的自己。

    这一次,由我和大家一起读《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我们读书的方法和流程,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3.参与者一句话介绍

    请各位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内容包括:我是谁、我的困惑、我的期待是什么。

    活动2:开场

    1.问题引入

    我是一个9岁男孩的父亲,我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背景,爱人曾经是一位英语教师,在家里,三天两头我或者我爱人可能就会对孩子吼起来,较轻的是“快点,动起来”、“和你说过很多次了,读书要拿笔”、“要细心,要认真”,升级版本可能就是“你的眼睛去哪里了?”、“你的脑子呢”、“如果再不睡就继续学习,不用睡觉了”等等。

    大家是不是对这些场景似曾相识?呵呵,不只是你在吼叫,我也是。

    大家不禁要问:

    我们忍不住吼叫的原因是什么?

    在什么情形下我们会忍不住吼叫?

    吼叫后该如何修复孩子受伤的心?

    除了在心里默念“是我亲生的、是我亲生的”这个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我的“吼叫”?

    2.内容概述

    带着这些问题,我今天与大家共同读这本书,它是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总结多年育儿、培训和咨询经验基础上写作的一本书。

    这本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吼叫的危害是什么,吼叫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如何能够标本兼治的控制自己的吼叫。当吼叫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能够处理好我们的吼叫;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远离吼叫。治标的方法是控制自己;治本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

    3)对于吼叫的特殊情况的处理。比如当吼叫的人不是我们的时候,我们除了怒火中烧、束手无策或袖手旁观之外,还能做什么;当孩子特别难养育,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这本书能够帮我们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吗?我们拭目以待。

    活动3:拆书流程介绍

    1.拆书内容

    这本书我们不可能用2、3小时的时间全部读完,我今天与大家共读6个部分,主要是一些工具和方法,大家桌子上的材料就是我摘抄的这6部分内容。

    2.拆书流程

    每一部分的拆解都可以分为5步骤:

    1)阅读内容,可以是大家默读,也可以是有人朗读;

    2)内容解读,概括主要内容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众人分享,将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思考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实践;

    4)内容应用,所读内容在未来的应用;

    5)总结拓展,重点是什么,注意什么,拓展知识。

    活动4:阅读段落——观察你的孩子(练习1)  p17

    1.引入

    我们的吼叫对于孩子来说总是不期而至,当我们非常气愤、怒不可遏而对孩子吼叫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孩子会怎样反应?

    2.阅读(5’)

    请阅读练习1的内容,并将你孩子的反应填在页面上。

    3.激活旧知(5’)

    (1)分享孩子的反应:请说一说当你吼叫后,你孩子当时的反应,对孩子产生了哪些长期影响。

    (2)当你将孩子的反应勾选出来或者写出来后,你有什么感受、感想?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

    4.点评—吼叫会对孩子产生长期的影响

    我们的吼叫会形成惯性,如果不想办法处理、不改变的话,可能就会对孩子产生长期的影响,主要是未来人格发展方面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会形成易怒、回避、强迫、恐惧、成瘾性人格等。

    佛说“出离”,就是要打破惯性。

    活动5:阅读段落——那是我的导火索(练习2)p30

    1.引入

    是什么引发了我们的怒火?是什么打开了我们内心的潘多拉魔盒?

    下面的练习2,从我们的内外部以及孩子三个方面,分类列出了导致我们发怒、吼叫的因素。请大家勾选出引发你的吼叫的因素有哪些。

    2.阅读,完成练习

    勾选或者填写引发我们吼叫的导火索。

    3.分享

    请分享引发自己怒火的导火索是什么?

    当时你自己有哪些感受?

    你的家人有什么感受?

    从根本上来说,你对孩子吼叫是因为你在担心什么、你在害怕什么,到底你担心害怕的是什么?

    认识了你的触发器,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他们?

    4.催化

    产生这些触发器的内部因素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这样?

    可能大家会选择焦虑、恐惧、孩子不听话等作为我们的触发器,这些触发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产生焦虑、恐惧?

    是什么让我们认为孩子需要听话?

    你非常看重…的原因是什么?

    5.点评——改变我们的不合理信念

    认清我们的不合理信念。

    大家认为引发我们生气、愤怒的原因是孩子不做作业、不起床、工作压力大、家里乱等等,是我们所遇到的事情、事件引发了我们的各种不好的情绪体验。

    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1)朋友和你做生意,生意成功后,这个人将钱全部卷走,你会怎么想这个朋友?贪婪、混蛋、人渣、不可合作者、绝交、给他点颜色看看等等。

    2)你给一个人推荐工作,结果3回都被老板开除、解职,你会怎么看这个人?这个人无能、有问题、无法合作、没有工作能力、没法给他找工作等等。

    上面你说混蛋、人渣、无能、没有工作能力的人是管仲,而另外一个人是鲍叔牙。当管仲卷钱走了,鲍叔牙说能理解,他家里穷,需要钱养老母亲;当管仲被三个君王驱逐的时候,鲍叔牙说不是你能力不行,是时机未到,是未遇明君。后来由鲍叔牙力荐,管仲才得以辅佐齐桓公,才能够九合诸侯、成就了五霸之一的功业。

    与罗杰斯、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大师齐名的另一位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了合理情绪的ABC理论。该理论指出,我们的情绪引发需要3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有一个事件(Activation event),但是事件并不能直接产生结果(Consequence),也就是无法造成我们高兴或者不高兴。引起情绪的是我们的信念(Belief),包括我们的想法、观点、态度和信仰等。

    艾利斯用一个更直观的表述对ABC理论进行了说明,“我们的情感直接来自于我们的想法、观点、态度和信仰。”

    是我们的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不良情绪,比如悲伤、恐惧、愤怒等。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可以归为三类:

    第一是绝对化,在我们的话语中,常常是“你必须怎样……”、“你不怎样不行”这一类的话语中;

    第二是以偏概全,在我们的话语中,以偏概全体现在“你总是……”、“你从来都是……”这一类的句子中;

    第三是糟糕至极,孩子可能犯了一个小错误,或者是有什么与我们意见、看法不一致,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完了……”、“这样以后会怎样…”、“这样就没法怎样”。

    我们常说的“上纲上线”就是不合理信念的一种。

    当再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的首先是调整不合理的信念。

    活动6:阅读段落——对孩子气质的整体印象(练习3)P76

    1.引入

    刚才我们讨论了触发器,这些触发器是引起我们吼叫的间接原因,可以说是由各种其他因素而导致的结果,而非根本的原因。

    那么深层次的原因有哪些?在书中给出了我们部分答案,那就是“气质”。所谓气质,有很多界定方式,在本书中的界定是“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是我们怎样做事情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是行为的另外一种表达”。

    你孩子的气质、你自己的气质以及你和孩子两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导致了你和孩子之间的不一致与分歧,从而在某些时刻,会出现你难以包容你的孩子,大吼大叫发生了。

    2.阅读(10’)

    请阅读练习3的内容,将你和孩子的气质分别标出来,看一下你和孩子的气质分别落在哪里,在哪些方面有差异?

    3.激活旧知(5’)

    (1)回忆你对孩子的吼叫的情形,对你的吼叫简单分类,并用气质(包括你的气质、你孩子的气质、气质的差异)来分析某一类吼叫。

    (2)分享你的分析结果。

    4.催化

    (1)看到这个差异,让你想到了什么?回忆起什么?

    (2)看到这个差异,对你有什么触动?对你有什么意义?

    (3)如何应用?(如:在未来一周的时间里,戴上气质眼镜观察孩子,对你孩子的行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4)如何让自己的气质与孩子的气质相互适应?如何做可以让你的气质与孩子的气质相适应?

    5.点评——慢一点,等等你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作为父母,从孕育孩子开始,我们就在心里不断的想象,当时我们祈愿只要孩子健康就好。随着孩子出生、蹒跚学步、上幼儿园、上小学,我们开始不断给自己、给孩子加码,只因为自己希望孩子未来怎样,并将所有的行为冠以爱的名义,而忽略孩子的个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质。

    以爱为名,我们需要拓展自己的个性,让自己更加灵活有度,增加自己的气质阈值,能够包容孩子的气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调整的是我们自己,不要因为了解孩子的气质,就为孩子某些你认为的不良行为找到了底层的借口,从而变成了攻击孩子的依据。经常会有,你和你爸一样,就是怎样……,这个对于你和孩子都会是伤害。

    慢一些,等等孩子,你会发现奇迹将会发生。

    活动7:阅读段落——观察自己,追踪自己的吼叫(练习4)P98

    1.引入

    每个都存在认知偏差,尤其是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倾向于高估自己。为了避免对自己的高估,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我们需要借助工具来记录自己的行为。

    2.阅读(10’)

    典型吼叫回忆。

    请列出让你印象深刻、特别后悔或者难以释怀的一次吼叫的经历。对你的吼叫进行分解,列出触发吼叫的事件、你自己的反应、孩子的回应、吼叫的后续反应、你和孩子的气质特点,以及你的反思,并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处理方式来代替你的吼叫。

    事实胜于雄辩,让这个记录帮我们省思。

    3.激活旧知(5’)

    (1)分享你的一次吼叫;

    (2)你自己看到你的记录,你有什么触动?有什么感想?

    (3)其他人是否遇到相似的情境,是怎么处理的。

    4.催化

    (1)你的替代方法是否实行过?结果有什么不同?

    (2)你吼叫的初衷是什么?吼叫是否帮你达成了你的初衷?

    (3)听了他人的建议,你有什么收获、想法。

    5.点评——照镜子,观照自心。

    当我吼叫的时候,我爱人常常对我说,给你一面镜子照一下你自己,你看看你变成什么样子了。

    这个记录、这个自我观察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吼叫简要分类,分别写下来,可以分享给大家来看,寻找在这种情境下,我们的更佳解决方案是什么。

    行动起来,行动起来,行动起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将我们的吼叫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这已经是一种减少吼叫的有效方法。

    活动8:阅读段落——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 P117

    1.引入

    我们已经分析了在吼叫时孩子的反应、引发我们吼叫的表面和深层次的原因,大家最关心的应该还是怎么办,怎么办。

    接下来就要进入“怎么办”的环节,书中给出了一套组合拳,一个在当你处于爆发的边缘,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候,让你如何控制自己,从而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10’)

    (1)在自问的时候,重要的是接受你自己,并且通过对内外部因素的思考、对气质的思考,转变你的看法。这个时候要牢记,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有一个他自己的正向动机。

    (2)呼吸,有很多呼吸的方法,比如放松疗法中的吸气、屏住呼吸15s、呼气的循环;或者是关注自己呼吸的正念法等,目的是通过呼吸让我们放松。

    可以尝试握紧、松开拳头,体会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然后通过关注自己的呼吸,体会自己放松。

    (3)平静自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用积极、现实的想法,实事求是的来看待发生的事件,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信念和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

    检验自己是否有绝对化、以偏概全或者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如果有,尝试改变,用合理的信念代替。

    (4)与孩子沟通,来确定孩子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不评判、不说教,就是就事论事的讨论。该过程中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孩子的需求先找出来,拿出来讨论。如果孩子的需要和你的想法不一致,你可以通过提供选择、鼓励更多方向等方式来与孩子沟通。在与孩子沟通、确定孩子需求的过程中避免直接给出建议、答案。

    (5)同理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惧,都会有自己的担忧、害怕,每人都需要被理解、被安慰、被认同。在同理心的阶段,要做的是换一个角度思考,穿上孩子的鞋走几步。真诚地告诉孩子你理解他,你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寻求你的理解和安慰,并不需要做什么。

    3.激活旧知(5’)

    (1)举例说一个你成功的控制住你的吼叫的方法?

    (2)想象一下,如果采用A-B-C-D-E的方法,与你的方法相结合,你会如何做?

    4.催化

    (1)我们为什么使用A-B-C-D-E?

    (2)我就是忍不住,无法使用ABCDE怎么办?

    (3)在你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4)小组角色扮演,使用A-B-C-D-E。

    5.点评——让自己平静下来最重要

    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并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来,也并不一定需要所有法则均使用。我在应用的时候,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拳头握紧放在后背,然后一个手指、一个手指打开,在心里默数5个数字,这样就能够平静下来。当平静下来后,我们能够更加理智地处理孩子的问题。

    6.拓展——三脑理论

    人类的大脑有本能脑、情绪脑和大脑皮层3层,经过亿万年发展而来。

    本能脑,位于大脑最里层也是最古老的一层大脑,已经有1亿多年,地球上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和直立行走的人类都有本能脑,主要作用是保证身体的安全,当感觉恐惧的时候,本能脑就会被激活,产生“打、逃、僵”的反应,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要么僵住。

    情绪脑,也就是大脑的边缘系统,是第二层大脑,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情绪,会将喜、怒、哀、惧的情绪表达出来,并带到行动中去。从恐龙时代后期到现在,已经发展超过5000万年的历史。情绪脑的第一特征是会投入所有的记忆,重新经历过去的事情,并伴随着那一刻的强烈情绪;情绪脑的第二个特征是喜欢让事物维持原样,抵制变化,比如对你的孩子大吼大叫,这就是你陷入了原有的情绪模式中了;第三个特征是考虑问题的方式是“是”或“否”、“对”与“错”等二元模式。情绪脑关心的是群体、家庭或者部落的生存,因此当一个人与组织成员共同朝着整体的幸福努力时,情绪脑发挥作用会到最好。情绪脑是一个惯性系统,关注的是此时的情景、是当下的欲望,与本能脑一起,共同阻止转化式的改变。

    本能脑和情绪脑关注的是过去与当下,如果需要克服情绪脑的惯性,做出有益的转变,必须充分利用大脑皮层,也就是我们新发展起来的、相对年轻的大脑。大脑皮层聚焦未来、完成计划、实现目标。大脑皮层上有16万亿个相关联的神经元,比已经发现的宇宙中的星辰的数量都要多,因此它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比靠情绪支配的大脑灵活1000倍。这些灵活性和能力使我们能够适应视觉投射和视觉推理,形成大局观。

    当我们面临身体的威胁的时候,我们容易陷入“打、逃、僵”的状态;当有什么力量威胁到情绪的时候,情绪脑会形成一个过滤器,过滤的内容包括对家庭有好处吗、是我们熟悉的吗、是还是否、我对他的感觉如何等。

    三脑理论

    三脑协同,也就是本能蛇、情绪猴、说书人协同,更容易走向成功,成就关照佛。

    活动9:阅读段落——管教的4C法则 P122

    1.引入

    刚才介绍的ABCDE法则,是当我们处于爆发的边缘时,帮助我们控自己,避免吼叫的方法。这个方法有效,但只治标,如想标本兼治,那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改善夫妻关系、改变工作方式、进行禅修、接受心理疏导等方法。

    在本书中给出了一种方法,就是改变管教方式,通过4个步骤、方法来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每个步骤方法的首字母均是C,因此该方法称为4C法则。

    2.阅读(10’)

    (1)沟通,在管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减少命令、指责、建议、教导,尽可能减少直接告诉孩子做什么,而是通过与孩子沟通,发展孩子的思维模式,形成自主思考、判断、行动的方法。

    注意,沟通是一切管教方法的基础。

    (2)选择,为孩子提供多重选择,所有的事情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孩子的方法可能会不对,但我们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优的,因此需要与孩子沟通、探讨,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多种方法。

    (3)结果,让孩子了解每个选择的后果,并且需要自己对后果负责。

    (4)连接,不论多忙,都需要留出与孩子独处的时间,可以是一起吃饭、一起运动、一起读书,有仪式感更佳。你可以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观察他、体会他,这样可以拓展你的气质,让你更有包容心、让孩子更愿意和你沟通。

    3.激活旧知(5’)

    寻找有效的管教方法

    (1)在你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你采用了哪些方法,可以归入到4C的哪几个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4.催化

    (1)这个方法对你的启发?

    (2)你应用4C的计划。

    5.点评——改变你的管教方式是根本

    芬兰,一个弹丸之地,但近20年,芬兰在培养孩子的国际化思维、创新思维方面一直坚持不懈。他们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孟子指出我们的最大问题是“好为人师”。

    改变我们的告诉答案、给出建议、提出要求的惯性,给孩子自由,相信他们,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会还你一个奇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吼不叫》拆书引导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nj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