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印度男神阿米尔汗作品水准一贯的认可和信服,在电影消息放出来的那一刻《神秘巨星》已经被列入了心愿单。
看完之后的整体感觉是和《摔跤吧,爸爸》相比,电影确实比较平淡。上一个故事建立在摔跤题材之上,由于苦心打磨得以呈现出刺激逼真的对战情节,仅视觉上的冲击就更抓人眼球更刺激多巴胺分泌,看后的直观感受也更爽,印象更深刻。相比而言这部以母爱为背景的影片就更加收敛、温和,甚至是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纠结反复中亦步亦趋才走向胜利和独立的“完美结局”,就连最后的获奖情节也被大家诟病——理想化到已经脱离现实逻辑的地步。由于都深深带着阿米尔汗的标签和流量,又恰巧是从父爱与母爱两个角度去探讨印度文化背景下女性权利维护、抗争命运不公、打破桎梏等相似话题,因此两相对比也许更能让我们看清影片的表达以及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一种呈现。
《摔跤》中女儿们虽然面临着周围环境的嘲笑、不解以及对于女性惯有的歧视和阻挠,但支撑他们的力量来自父亲——是这个社会相对强势的一个群体。尽管父亲也同样饱受来自周遭的巨大压力,但他基本只需要解决自己内心的坚持与坚强问题,除此之外外界对他的干扰基本可控。而在《巨星》中,支撑力的来源——母亲,几乎是整个社会以及他们家庭的最底层ㄧㄧ女主尚且因为年龄小及母亲的倾力保护可以免受一部分父亲的直接伤害,母亲的悲惨境地则真是让人唏嘘。这便可很大程度上去解释为什么这部剧一扫之前令人振奋的、坚定向上的节奏感,而始终笼罩着一层隐忍甚至是有些让人窒息的阴云,就像努力想要展露才华的女主不得不遮在脸上的黑巾。
与其说《巨星》不如《摔跤》精彩有力量,不如说是女性来自于精神的呐喊和身体力行的反抗不如男性更见声响和有影响的一种现实体现。即使在最后女主撕破黑袍的桎梏冲向胜利的结局彰显了母爱,这种“硬着头皮给予的力量”反而加重了影片的“尴尬感”,因为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带着极其理想主义色彩的虚构。《摔跤》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够真实,是因为在现实的环境中已经孕育出真实的果实。也许它还只是个非常特殊的个例,但毕竟是出现了,这就已经是质的突破。影片只需循着它的脉络去做艺术的重构与雕琢,艺术性过关以后它便能将真实感与传奇性严丝合缝的揉捏在一起带给观众震撼和激励。而《巨星》的种种看似不合常理的推动却是因为它就是带着要在空中开出绚美花朵的使命来的。它从一个最常见的故事开头要走到既定的空中楼阁,中间的过程只能参杂着真真假假的现实和巧合。你觉得虚,那是必然的,但它必须要这么做,因为它的目的不在于无意义地展示生活的原貌,而是像灯塔一样指引一个大家应该去往的方向。这颗急切的心一次又一次通过女主的口吻告诉大家,人如果没有梦想,醒了和睡着有什么区别,生和死又有什么不同?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如果你不喜欢一种状态,不要轻易对生活加诸于你的伤害与不公妥协和认命,去努力去改变。这大概就是阿米尔汗被称为“印度良心”的原因吧,有前瞻性且不遗余力的在一点一滴的改写着印度的环境和土壤。
无疑,如同所有影片的套路,本片女主也有着巨大的主角光环,她惊人的歌喉是天赐的才艺,好友神助攻是奇妙的缘分,过气巨星的无私帮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运气,而成就她最后结局的最核心因素依然是她自身奋力抗争命运不公的勇气和锐气。而这个关键的因素得以孕育、成长、结果,最初的种子就在她母亲身上——片中显性女二同时是本片主旨意义上的女一。母亲从女主小的时候就灌输了音乐的热爱给女儿,能看得出还颇有见地和品位。看起来在日后对丈夫那么言听计从、那么柔弱的母亲也在腹中的女儿被所有人要求放弃的时候作出了一个人躲起来生下女儿再回来的“壮举”。还有后面冒着被毒打的风险卖掉金项链为女主买梦寐以求的电恼等等。母亲一直在尽力保护女儿的“越界”的心愿,又在女儿飞得太远可能会招致她无力负担的伤害时拼命将她拉回地面。母女二人本也是普通的母女,如同你我一如身边人,相互爱护也相互不理解。就在一次次的爱护、付出和牺牲当中,两人更加紧密也相互碰撞,从而在各自的踏板上进步和突破,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交互式的成长。最后的结果,看似是女主的胜利和完美结局,事实上却是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年龄、身份、阅历以及责任的女性所承载的一种一脉相承的追求独立、向往自由,勇于抗争的女性精神的胜利。再细究起来,看起来“英雄主义色彩”更加浓厚的女主,她突变的基因源头也依然在母亲身上。0.9、和1.1的10次方分别是0.35、和2.59。正是母亲那起初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在她所处环境中依然是比别人多出0.1的进步造就了女主身上指数级別的质变。
这1.1便是这整个故事的起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