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一)
文/林海
庙堂文化国之才。智慧玄门智慧开。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尘埃。
什么是庙堂文化?庙堂文化是君主推出的文化,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就是庙堂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中,把儒家作为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就庙堂文化。
庙堂文化,它作为国家管理天下的文化基础。道家追求超凡脱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所以,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在仕途得意的时候奉行儒家思想,庙堂文化,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当官场失意后,则偏好道家思想,玩世不恭、隐逸山林、放纵自我,貌似清高。
所以说登堂入庙,那是儒家的事,似乎为道家所不屑。但是,老子并非对庙堂那么排斥,老子曾经做过图书馆馆长兼档案馆馆长。而且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早已经刻到骨子里,从来没有真正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国家、不关注民生的。
无论哪家哪派,只不过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老子,有自己理想的社会、理想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理想的领导形象。所以,道德经不只讲什么是道,更讲如何运用道,不只讲自然,更讲人如何效仿自然,所以讲修身,讲做人,讲用兵,讲治国,讲老子的政治理想。
在老子看来,最好的君主,最好的上下级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上,就是好,我们说做什么事,最好的办法叫上上策,太上,就是最好。最好的君主就是叫百姓或者叫下属不知有之,这就好比天地一样,万物在天地间生长,植根大地,沐浴阳光雨露,按照各自的规律和谐共生,天地对大家一视同仁,既没有感情上的远近亲疏,更没有行为上的对错约束,大家也感觉不到天地的存在,所以最好的领导,就是让下属各行其是,各尽其能,各安其身,互不干扰,有序运行。
与其相反,有些君主喜欢事无巨细,指手画脚,甚或朝令夕改,喜怒无常,这样就容易造成下属应接不暇,不知所措,不仅不利于开展工作,反而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老子心目中,君主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治世之道,也是老子的理想国。
【七绝】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一)
文/林海
庙堂文化国之才。
智慧玄门智慧开。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共尘埃。
平水韵十灰
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二)
文/林海
权威法治惧人民。 智慧之门智慧珍。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埃尘。
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淳朴的生活,凡事源自本性和自然,没有占有欲,没有虚荣心,甚至没有好坏善恶的标准,也就没有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审判。所以,也不用费尽心机伪装自己,讨好别人。
部落首领是干什么的?很大程度上是分配资源、评判是非、控制思想,在这种原生态的世界里,首领有用吗?显然没用。
随着人类大脑的发达,于是就有了争执,有了趋避,有了伤害,这时候就需要首领出面摆平了。那时候的首领,靠自己的能力、贡献和威望脱颖而出的,所以不仅和大家相处的不错,也能了解大家的意愿,听得进大家的意见,而且关键时刻还要挺身而出,以身作则,靠自己的行为感化大家,因此能够获得大家的拥戴,这就是老子眼中仅次于“太上”的领导,曰:其次,亲而誉之。通过倡导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人格魅力,施行德治。
接下来,仅仅靠首领的教化已经难以服众,关键是首领也开始脱离群众,不仅要摆架子,搞特殊化,而且有了私心,有了亲疏远近,首领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这时候就要用制度对百姓的行为进行约束。
有了制度就要树立权威,发挥制度的威慑作用,违反制度就要制裁,并且首领还可以借此立威,由此百姓开始敬而远之,惧而远之,运用法律的手段,使老百姓产生畏惧,这是老子最不想看到的,所以,老子曰:其次,畏之。
【七绝】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二)
文/林海
权威法治惧人民。
智慧之门智慧珍。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共埃尘。
平水韵十一真
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三)
文/林海
功成事遂赞明君,智慧之门智慧闻。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本同群。
赏罚不明,滥用刑罚,最后就会导致百姓忍无可忍,轻阳奉阴违,会起而反之,这是最失败的首领,老子曰:其次,侮之。
君主,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君主,一个有建树的君主,一个得百姓信赖、拥戴的君主。为什么做不好呢?因为想法太多,控制欲太强,目的性太强,最后与道相悖,与愿相违。
人和人之间,最可贵的就是互相信任,想得到别人的信任,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讲信用,老子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别人对你不信任?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守信。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君主尤其如此,如果失信于民,其权威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作为君主,首先就要赢得百姓的信任,其次还要相信百姓,不要过多的干预百姓的生活。老子认为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君主: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君主的不用发号施令,人民该干什么干什么,君主和百姓相安无事,悠然自得。老子曰:不知有之。
作为君主,最大的愿望不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吗?君主想要的,百姓想干的,各得其所。百姓也会说,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老子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七绝】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三)
文/林海
功成事遂赞明君,
智慧之门智慧闻。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本同群。
平水韵十二文
道德经的孤独(一)
文/林海
人心复杂必心烦,智慧之门智慧言。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本同源。
当人心变得复杂,而不再坚守淳朴的本真,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就不是内心真实的感受。为了迎合学会了伪装,也是貌似聪明的表现,老子曰:智慧出,有大伪。
表面上的唯唯诺诺,表面上的赞美欣赏,与厌恶嫌弃又有什么两样呢?多少人一边满脸堆笑一边咬牙切齿,一边阿谀奉承一边内心诅咒,一边唱着高调一边极尽龌龊?老子发现如此残酷的现实后,不禁感叹曰: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一声叹息之后,无奈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当大家都这样的时候,你也只能这样,否则就会被看成另类,被孤立,甚至被淘汰,所以只能是随大流,可是,有多少人是毁在这个社会上啊!于是,老子曰:荒兮,其未央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老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名来利往,呼朋唤友,熙熙攘攘,纵情声色,就像赶赴盛宴一样乐此不疲。而老子呢?一个人在那里冷眼观瞧,心静如水,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还不解世上这些烂七八糟的风情,还没有那么复杂的七情六欲,一脸的茫然,既不附和,也不排斥,超然世外,无所归属。那就是最初的自己,最真的自己。老子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七绝】道德经的孤独(一)
文/林海
人心复杂必心烦,
智慧之门智慧言。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本同源。
平水韵十三元
道德经的孤独(二)
文/林海
唯吾愚钝角边蹲,智慧之玄智慧门。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本同村。
老子拿自己和众人对比:众人看似都心满意足,收获满满,唯独我好像被人遗忘,什么都没有。我也就拥有一颗蒙昧之心,别人都精明,唯独我愚钝。别人都在为了前程忙忙碌碌,唯独我悠闲散淡无所事事。我的内心,却像大海一样通透坦荡,随遇而安,又像风一样若有若无,四处飘荡,无拘无束。众人都精明灵巧,有所倚仗,唯独我顽劣不堪,不可造就。
看起来我这么的另类,只不过是更看重对于道的体悟。老子曰: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贵食母,贵,重视,食,像吃饭一样去品味,母,就是老子倡导的道。
老子崇尚自然,自然孕育万物,我们也经常把大地比作母亲,母亲怀胎十月就是从无到有,就是生命之源,就蕴涵着大道,所以,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所以,这里的母,指的就是大道。食母,就是感悟和践行大道。
【七绝】道德经的孤独(二)
文/林海
唯吾愚钝角边蹲,
智慧之玄智慧门。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本同村。
平水韵十三元
德的样子
文/林海
视而不见不孤单,智慧之玄智慧观。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本同欢。
道,到底是什么样的?道,就是万物存在与生长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老子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你说没有形状吧又有存在的状态,说不是物质的吧又有具体的形象,只不过不仅太小太小,而且还是运动的,变化的,乃至于我们一般人看不到也感觉不到,老子曰:是谓惚恍。
道,应该是有形亦无形,说它有形,因为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间,并且通过作用于这些事物而展现给我们。说它无形,是因为从来也没有人看到、听到和摸到,老子曰: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那么,怎样才能感觉道的存在呢?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就是大,孔德,就是高尚的德行、品德,而这种德,是遵从道而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非要说道是什么样子的话,那就必须看德。德是什么样子?决定于道,通过德,就可以感觉道的存在,德,就是道的形,道的外在表现。
【七绝】德的样子
文/林海
视而不见不孤单,
智慧之玄智慧观。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本同欢。
平水韵十四寒
道和德的关系
文/林海
唯心唯物比高攀,智慧之玄智慧颜。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事在中间。
道与德的关系,是以德显道。道,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德,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道德道德,有道才有德,无道既无德,所以,老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是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做事符合这个自然法则自然就是有德,违背自然就是无德。比如,对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名利的占有,是违背自然法则的,那也就是不道德。
道,是唯物还是唯心?有人认为是唯心的,老子曰玄而又玄。但是,老子又曰:道之为物。道,就是物。老子用惚恍为我们解释,为什么道就是物?道,很精微,而且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但是,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由此而发生的现象,而且还可以看到具体的事物。
我们只有根据这种规律,才能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掌握世界,老子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我为什么能够知道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情况呢?就是因为我依据道。
道与德,是什么的关系呢?只有符合道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有德。
【七绝】道和德的关系
文/林海
唯心唯物比高攀,
智慧之玄智慧颜。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事在中间。
平水韵十五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