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想着多点赚钱,争取两三年就盖上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样就可以分家另过,不要等着自己的小叔子结婚再搬出去。可是家里的两个管事的小姑子和奶奶却有意无意的说母亲作为儿媳妇每天都是吃了饭就上班,到了天黑才回家,根本没有尽到做媳妇的责任。要想母亲对待小姑子也不算亏待,她偶尔会带回家一些油条啊,麻花啊给她们,还会帮她们做鞋,可是,姑嫂关系可能就是不好处吧。
奶奶是个女强人,年轻的时候能干利索,就是五十出头了,因为产后风湿已经佝偻的不行,也里里外外操劳。母亲是个软性子,本以为会像姥姥家的儿媳妇一样安安稳稳的过好分家前的日子,可往往都是事与愿违。
父亲跟爷爷发生了矛盾,爷爷大骂父亲,爷俩几天不说话。爷爷撬开了父亲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木头箱子,他可能觉得父亲藏了什么东西。其实那里面不过有几十米的电缆线,是在部队发津贴在附近买的,准备给自己盖房子用的吧,再就是几个那几年当兵的纪念品而已。
箱子拆开了,感情就更难融合了。在某一个清晨母亲去上班了,爷爷用镐头刨了父母住的土炕,就是要赶走他们了。其实爷爷就是有点不爱说话,他是个心地善良的老人,村里有什么事都去帮忙,家里干活的牛马从来都不喊不叫。父亲暴躁,可也算尊敬爷爷,可是脾气上来吵起来也算难免,母亲安静,不争不吵。可就是那么一个清晨,发生了赶人的事。
已经临近冬天了,房子是盖不成了,母亲连夜回娘家求救。嘴里都说爷爷的不是,可娘家几十口,没有一个说去讨公道的。最终是姥爷的弟弟,我叫二姥爷的一家人,有一间空房,可以让母亲和父亲居住到开春盖新房。
为了不引起矛盾,去爷爷家搬家的都是母亲的表姐夫,到了那不说别的,就是帮两个人搬家而已。母亲说,那时候自己真是太屈辱了,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就被不明不白的赶出来了。娘家人也都是一副安安分分的样子,没有去闹的。
母亲很多年后自己说,其实父亲一直不受宠,就是有原因的,他性格里的缺陷让他一辈子一事无成,族里亲戚关系都很差,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
年轻的时候,父亲还算可以,有当兵时候留下的好习惯,干净利索,洗衣服,缝被子都是他来做。不过做农活,他是真的不行。用他的姐姐,我的姑姑的话说,就是买卖不行,庄稼院还是不行,就是这样一个人,浑浑噩噩,一辈子很多梦想,梦了很多年,最终也没有实现任何一个愿望。
父亲的退伍费,加上母亲几个月积攒的工资,一共差不多两千块,两个人商量着就照着着两千块盖个小房子先住着,以后有了钱再说。
那年冬天,村里给父亲批了地,就等着第二年盖新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