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困难症,也称选择恐惧症,是面临选择时感到紧张、害怕,难以下决定,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定,或者决定后又患得患失,后悔的一种状态。与“布里丹毛驴”效应同理:
‘’选择困难”与‘’示弱”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选择困难症,往往发生在“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身上。常人在面临重大决策时感到难以抉择,而日常生活完全不成问题。我们的每一项决定,都是在预测未来。而未来,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焦虑症患者,面对未来时,总看到不好的一面甚至夸大不良后果。以至于面临选择时犹豫不决,回避做决定,甚至不能做决定;强迫症患者,做选择时,总感到自己的选择不是十全十美,没有想清楚,没有想好,以至于不能做出决定。焦虑和强迫均不能忍受不确定和不完美。
选择困难背后是自卑,自卑的根源是缺乏安全感,“半死不活”状态是活,“半推半就”是就。本文的来访者北京见女友不知该乘飞机还是动车,‘’选择困难‘’是表现。你看,我如此纠结,难以抉择……,时间就这样流失,不良后果发生,比如女友因此责备或者分手,来访者也会自欺欺人的认为主观不在自己,责任不在自己——免受谴责。
选择困难症也可以理解为“退行”这种防御机制,逃回到心理发育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等,回避目前面临的心理困境。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证明,一个行为的后果或效应决定着该行为此后出现的频率。他强调惩罚在病态行为发生上的重要性,强调惩对结果的负强化。和斯金纳一样,毛然也重视惩罚在病态行为发生中的作用。‘’惩罚太多会妨碍行为者对信号的辨别,也就是说,行为者倾向于不分青红皂白把多种近似但实际不同的信号都看作危险的信号,这就妨碍行为者以不同方式处理问题之适应能力的发展,如果惩罚太重,行为者为了减轻痛苦,对危险性很小的信号也极力回避,行为模式主要是防御性的。神经症病人就是这样的人,他学会了“如何不去学习。”
二,“示弱”在众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绝妙的作用。示弱,面对强者,可以满足其“全能感”的心理需要;面对弱者,可助其自信心提升;面对老人,可满足其‘’尚能把握生活”的自尊;……。人际交往中,示弱能够起润滑剂的作用。夫妻争吵,于剑拔弩张档口,一方示弱,能避免事态继续恶化。象老百姓说的“怕老婆”,三毛说,哪是什么怕,分明是爱呀。
‘’选择困难”与‘’示弱”因此,示弱,是战争中的策略,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绝不是一种失败。
无意识的“不敢”,会被当事人有意识地说成“不愿”,并最终以行为层面的“不能”来呈现。
自己一直渴望做一个业余时间的心理咨询师,边干边学,心里已经谋划了好久,老师也曾建议要果断“开始”。一直“不愿”,理由是时间不合适,其实是担心自己“不行”,以回避万一碰到复杂病例令自己为难和难堪的情况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