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流传到今日的诗句也是浩如烟海。但是现在一些媒体网络,电影电视剧错用诗句的现象却频繁出现。于是,这些古诗就被现代人冠上了新的含义。

最经典的莫过于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本是写李清照的相思愁苦,现如今却被屡屡用来歌颂老师。但我想这或许并不是对诗词的一种破坏,而是新时代对文化的创新。跟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原句本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以苏轼用来表达及时享乐,解脱苦闷的心里。
但未必所有的改变都是创新,因为新旧文化的不同,更多的诗词是彻头彻尾被人误解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想必有太多人不理解这句话,断章取义的理解为天地是无情的,不将万物放在眼里。实际上老子却是想表达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最被冤枉的莫过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了,意思是,人不修身,就会天地所不容。今常被误解为人不为自己着想,天地不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