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五年前,当网吧开始在街角出现,家长老师如见洪水猛兽。
上网的孩子要进网瘾所,网瘾耽误学习,网瘾问题被视为青少年非常迫切的问题。
十五年后的今天,老中青小,人人手机一个智能机,"网瘾问题"似乎已经“消失了。
1. 什么是网瘾
image“网瘾”最初出现时,形容的是那些“泡在网吧玩游戏”,甚至通宵打游戏的现象。这种生活方式影响工作学习,影响休息,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每天晚上“刷剧”到凌晨两三点,早晨在地铁里还要再用半睁的眼追半集电视剧,上班上学有个空闲赶紧刷几条短视频、看几条八卦热搜,周而复始无限循环。这时候奇怪了,这个就不算网瘾,这叫常态。
现在网吧已经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网咖”,网费从之前的“1.5元/小时”变为“5~20元/小时”,消费人群从“18岁以下”变成了“16岁以上”,便“没有网瘾”了。
哦,原来当一个问题大家都存在时,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全民网瘾”=“没有网瘾”。
- 影响
跟随互联网的飞跃发展,“网瘾”应该改名为“网络影响”,表现形式也早已不限于“网络游戏”,媒介也从PC转为手机,场所也从“网吧”变成了“任何地方”。
早几年前有女子通宵“刷淘宝”身亡的新闻,又有孩子用父母全部四十多万存款打赏主播,今更有玩手机游戏被队友“坑”、直接气的住进了重症病房。
如果以上只是个例和影响,那么请思考下这几个问题:
“你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是什么?”
“坐在马桶上时你在干什么?”
“茶余饭后的空闲你在做什么?”
“关灯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你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忙、有那么多人联系你、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你去处理、需要你去了解?”
浏览可有可无的网络信息,是不是真的比休息、运动、看书还要重要?
答案在你心里,自己知道就好。
3. 互联网行业也只是一个市场
image不管哪行哪业,有财富流通便有商业交易,有输出那必然就有输入。
我也喜欢看网文、短视频,这是我是“接受信息者”,那么对应的一定有“信息输出方”;
因此不管是我直接刷的“礼物”、还是我浏览点赞给带来的收益,都流向了该“信息输入方”和平台。
由此来看,这和“我去商店买瓶水”的实质并没有不同,只是“付款收款方式”和“商品属性”变了而已。
另一方面,做为网络信息内容的制造者们,并没有“我们看时的欢乐”,他们就像我们普通工作一样或者比普通工作压力更大,因为需要调查热点、策划内容、制造包袱话题,当然还要跟数以万计的同行们竞争流量。
我们平时都能发现,不管是网红人、网红音乐、还是网红物品,大多数就像一阵风刮过去就没了。
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明星都再试吃“脏脏包”?那些加盟“网红店”的现在还有多少开着?当初“红的发紫”的一哥一姐今天又换了多少茬?
4. 客观的对待互联网产业
image有人在网上唱歌,有人直播打游戏,有人分享美食,还有人记录生活;
但是不管在网络上做什么,最终的归宿都是“卖东西”,带货,变现。
靠内容吸引流量→长时间积累粉丝数量→广告、带货→金钱收入。
即使是游戏产业也只是为了更容易的吸引人们口袋里的钱而已,其实质和“大街上夸自己家瓜的王婆”并无不同。
所以互联网只是一种方式,你可以在它上面放松娱乐作为消费者,当然也可以作为“生产者”获取钱财。
以前对游戏、网红等我是持不赞同态度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商业时代中,这个产业本身并没有过错。相信网购的本意应该没有让“剁手党”的即使网贷也要去买买买;网游的本意应该也不是为了使小孩子沉迷游戏;视频媒体的本意应该更没有要让大家去熬夜刷剧。当然某些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战略,确实有为利益违背道德的嫌疑;如果把摆脱不掉手机问题全部迁怒于整个互联网产业,那确实有些不合理了吧。在这个网络已融入生活的时代里,“网瘾”真的是过去时了。那么现在的你,在网络信息里是消费者?还是掘金者呢?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