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讲,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理叫作思维、意识、精神。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我写的东西有些不三不四,圈友的正面评价是“能从别人的司空见惯且熟视无睹中发现惊奇,具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本事”;也有圈友说我“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认为“把每天早晨写微信的时间去睡觉岂不更美好”;更多圈友可能觉得我真得非常无聊,而且喜欢在无聊时装神弄鬼、故弄玄虚。
嗯,我认同最后这种说法。因为我相信,意识到生活的无聊而且有意识地在无聊中度日时,已经给无聊赋予了意义。
一个能够把无聊的日子过得比无聊更无聊的人,其心智已经成熟到用辩证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应对生活,掌握了物极必反(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不是病态的自我吹捧,也不是面对攻击采用的心理防御,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教科书上说,成年人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甚至有的人终身都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
如果你接触过一些学精神分析的人,或者见过那些自诩为学过精神分析的人,就会发现,“有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精神分析是一门需要具备高度思辨力的人才能玩儿的学问。对这门学问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到什么程度,足以能够反映出当事人的思维发展水平。
比如,整体而言精神分析就是:利用移情、处理阻抗。具体到操作过程中:与求助者的当下相处、体验的是现在的情感,而反复询问的却经常是过去。更重要的是,分析师知道,在心灵的深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没有“先后”只有“同时”。这就是人的初级思维,和我们平常意义的思维(次级思维)完全不同。弗洛伊德认为,次级思维的作用远不及初级思维。初级思维更有趣、更重要、更有影响力。
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让脑袋“转(几)个弯儿”的思维能力,也就是你的思维不幸处于上边所言的“有的人”行列,可你又碰巧爱上了精神分析,那你就只能用武当或少林的套路来打太极。
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经常与这种人遭遇。他们带着因那张因痛苦而扭曲了表情的脸,不惜花费巨资到处听各种高人讲课,没白没黑地阅读各种经典,参加连督导者本人都不知道督导为何物的督导,觉得彼此抱一抱、哭一场就个人成长了……
好在我的学生中已经没有了这种人,但他们跟我学习也是痛苦无比。
他们的痛苦在于:和自己的老师比较,在“智”(聪明程度或智力水平)有余的同时,“慧”(定力与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明显不足。如果再加懒惰又不大量阅读,就难免经常被弄得一问三不知。
我和一位学生说:“在一个认知能力具备了辩证思维的人眼里,那些连逻辑思维都糊里糊涂的人,其思维水平只相当于猴子,称其为智力残疾并不为过。”
我告诉学生:思维是训练出来了,而且也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见成效的。
如果您经常赏光读我每日的微文,一定能体会到我所做的无非就是想展示一种有点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是我的咨询风格和讲课风格的文字版,当然是高度压缩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