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本来就是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粘结在一起。我特别喜欢闻放过鞭炮的那种硫磺的味道。农村的鞭炮,一入腊月就不绝如缕。一开始是孩子们零零星星放着玩的鞭炮声,有时也有家里条件好的宠孩子的父亲专门买给孩子们提前放的鞭炮。越近年根,鞭炮声越多。小年到,鞭炮响,家家糖瓜门口咬。腊月二十三的小年早上,每家每户都早早起来厨房门口烧纸祭灶,贡品必须有糖果的。我们小孩这一天总能分到几块祭灶的糖果。敞开吃是不可能的。家里条件有限,还要留着过年迎客的。过了小年很快就到了到了给去世的亲人上年坟的时候,鞭炮声这时就开始连成片了。
大年三十晚上,每家每户都在包水饺。包完过年的饺子,也一定要放一挂鞭炮的。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包着素馅饺子,看着鞭炮在夜色里绽放,年的欢乐就在千家万户中升腾起来。鞭炮高峰期就是零点的钟声敲响后,那一刻,所有的人家都在这时放起了鞭炮。一个村庄,周围的村庄,此起彼伏的都是鞭炮的声音,如洪流,如震雷,响彻在大地上,震慑着饕餮年兽的到来,开启着又一年的岁岁平安。人,精精神神,年,快快乐乐,到处一派祥和与欢乐。
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不能扫地的。人们踩着鞭炮纸屑去族里的每一家拜新年。踩踏着一地厚厚的鞭炮纸屑,空气中浓厚的硫磺味里,跪倒在这一地绽开的花叶纸屑里,新年祝福在揖让迎来送往中再次沉淀升腾成浓郁的乡情。
可惜近年,随着禁放令的颁布,随着年轻人的脚步越走越远,随着秉守礼仪的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少,年的滋味竟然越来越淡。淡到孩子们都没有期盼:平时吃的喝的都和过年一样,去哪里过年都是玩手机。尤其疫情三年,更是让节日没有了团聚。没有了团聚的日子也只能是平平常常的每一天。
好在后疫情时代来临了。当全国人民都在受同样的病毒肆虐折磨的时候,人们迫切需要一场盛大的庆典来驱除病毒,迎接新的开始。所以放开鞭炮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各地陆续出台了放鞭炮的政策。所以现在开始听到零星久违的鞭炮声了。真好,一岁一礼一欢颜。老祖宗给我们遗留下来的节日一定是有它的深层寓意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烧起纸钱,放起鞭炮,让瘟神从此远遁。还我们一个晴晴朗朗平平安安的盛世中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