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孙犁的日子里生活
从1913到2014,整整一百零一年,始终没有走近过孙犁,即使他就在离我并不遥远的那个地方。
终于经过一段不算短途的“长征”来到孙犁的故居时,却突然觉得很没有思想准备,不知道我在寻找孙犁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也许这样的追寻根本就是一场注定不会有多少收获的“闹剧”而已!
我知道,我其实一直都生活在远离孙犁的日子里,因此根本就不了解孙犁,虽然不能说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是每天的无聊生活早已消磨掉了我对生活的那一点积极心态。这样的生活一点也没有诗意,而且早被残酷的现实风干了曾经的圆润丰满的梦想,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还在一股脑地奔波劳碌。
仔细衡量,发现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孙犁的乐观精神。他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细心地留意生活,饱含深情地记录生活,用诗意般的语言传达他们那一代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那是一种用血与火凝炼而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夜,冷冷的月色之下,依然可以看到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白洋淀的芦苇包裹着孙犁,造就了孙犁,给了孙犁诗意般的灵感,也给了后人永远的“荷花淀”,永远的隽永和质朴。时代不容许孙犁去回避,于是他只能学会去面对。也正是这样的直面,奠定了孙犁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力。几十年过去了,孙犁的娓娓叙述依然如在面前回荡,也许这就是经典的永恒魅力吧!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像孙犁这样生活,因此他们也就无从站到孙犁的高度来看待生活,于是孙犁就成为了唯一的派别。我依然认为,目前的高度还没有人能够超越孙犁,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想着去接近孙犁。很多人都是因为功利而不是因为文学,走近孙犁也不是因为真正地尊崇孙犁的为人为文,即使是孙犁家乡的那些父老乡亲。不知道新建成的“孙犁故居”,是不是真正遵照孙犁的遗愿而为之呢?我以为凭着孙犁的为人风格,他是决然不会同意在自己的老家建造这样一所所谓的“故居”的吧!另外,如果孙犁在世,也绝不会允许由莫言为他的故居题匾,总感觉莫言与孙犁不算是同一类别的作家吧!尽管二人曾经有过一定层面的交集,尽管莫言也有自己的风格,尽管莫言为中国的文学出了彩!
“孙犁故居”的建造者力图恢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风貌,却不知道在一个四周围都是“二十一世纪后现代”的村庄建造这样一所本来应该非常幽静的场所,显得多么突兀荒唐和不伦不类。虽然存在诸多的不和谐,但是不容质疑的其实是当地百姓对于出了孙犁这样一位名人还是很在意与自豪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这样的“故居”还是很有看头的,最起码给了不少像我这样想走近孙犁了解孙犁的人一个机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故居,恐怕就只能凭着人的头脑去发挥想象力了。走马观花围着孙犁的故居转了一圈,多多少少还是对于孙犁有了比较全面地认识的,越看越觉得其实很多人都是在很远的地方看孙犁,根本就不会理解到孙犁的内心世界,恐怕就连文学界的那些知名的人士也是如此吧!纪念活动几乎年年都在搞,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孙犁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至少对于我来说,孙犁只不过就是一位躺在书本里面的现当代文学大师而已,河北安平县孙遥城村是他的故乡,最近又有了一个叫“孙犁故居”的旅游去处。
我满带着对于文学先辈的虔诚去了一趟孙犁故居,可是当我真正从孙犁故居回来后却发现不过如此,我的生活又能怎样,不还是得依旧去过着那种远离孙犁的日子吗?这样一想,才觉得更不如孙犁的境界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