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永远是靠山——参观武强县林东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远离了峥嵘的战斗岁月,时光飞逝,一转眼七十年过去了。在和平的日子里呆久了,谁还能想得起过去那段濒临亡国灭种而奋起抗争的艰苦岁月呢?忘不掉,就是忘不掉。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亲人的英烈后代怎么能忘记早已经刻入骨髓的“国恨家仇”。他们的祖辈浴血抗战流血牺牲才换来的幸福生活,怎么能不感觉到是那样的可贵,那样的难得!
终于走进了这家今年才建成的全市唯一一家村级抗日战争纪念馆,心情非常激动,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参观这样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就好像经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站在广阔的大院,西面粉刷得洁白如雪的墙上醒目的题写着已故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亲笔书写的七个大字:“人民永远是靠山。”参观完整个纪念馆,再回望墙壁上这醒目庄严的题词,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巨大的崇敬感:既是为吕正操将军回首平生战斗生涯而由衷发出的这声感叹,更是为纪念馆所在地——武强县林东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闻名冀中根据地的“堡垒村”:一个百余户人家的村庄,几乎家家是抗属,有29人壮烈牺牲,村中有中共党员40多人。更为可贵的是,作为冀中“模范堡垒村”,上至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以及冀中区党委组织部长罗玉川、战时中共武强县委书记严静波,还有更多的不能被记载下来的干部战士就是在这里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林东村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家是堡垒,平原有靠山;小村讲大义,兴国需奉献。”看到这几句正对纪念馆大门的影壁上的评语,每一个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的党政军的领导乃至普通的战士,都不会忘记当年房东大伯大娘的救命之恩和养育之情。
看着满墙上的照片,这上面是每一个从林东村走出去的儿女。他们有的从走出去那一天就注定了不会再有回来的那一刻,但是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这里,镌刻在后人的心中。他们中活下来的也许应该算幸运的,因为他们亲眼见证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历史瞬间。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敌人残酷的“扫荡”、洗劫、屠杀并没有吓倒英勇的林东村民,他们掩埋了亲人的尸骨,揩干泪水继续战斗。被林东村照顾过、保护过的那些党的干部更不会忘记,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在风雨如磐的背景下,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干部战士和普通老乡并肩作战,他们乘着夜色的掩护加固地道、开挖交通沟,硬是把这百里大平原构筑成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他们更不会忘记,在1942年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中,那些被打散了的战士无处投奔,冒着危险敲开了李立山老人家的房门,老人二话没说,喊醒了正在睡觉的孙子李智凛到外边去放哨;他们更不会忘记,日军已经宣传将冀中抗日军队一网打尽的危急时刻,也就是“五一大扫荡”结束后的第三天,——1942年5月15日,就在武强县委组织部长李凤岗的家里,召开了“五一大扫荡”后第一次县委常委会。会后县委书记严静波、县大队大队长樊建平在县北部村庄公开活动,敌人的谣言不攻自破,我抗日军民的战斗士气更加强烈。
作为当时全县第一个牺牲的县委组织部长,李凤岗烈士的英名被永久镌刻在“英灵烈士亭”的碑文上。1943年,当年仅32岁的李凤岗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李智凛才十一岁。但是,烈士的父亲、老堡垒户李立山忍住丧子之痛,从西王庄拉回儿子的灵柩,看到牺牲的儿子赤脚没有鞋穿,就把自己脚上的一双布鞋穿在儿子脚上。他对失去父亲的孙子说:“你爹没了,还有你爷爷呢。我们一定能打败日本鬼子,替你爹报仇。”李立山老人失去了唯一的独子,幼小的李智凛失去了亲爱的父亲,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林东村父老乡亲失去了自己最引以为自豪的优秀儿女。但是烈士不会白白牺牲,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1945年8月15日,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举手投降,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一雪百年国耻的荣耀时刻。
今天,烈士的后人追念祖辈人的荣光,建立成这样一家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抗日战争纪念馆,为的就是要牢记先辈的功绩,发扬先辈的革命传统。红色林东的红色后人又做了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非常有意义的大好事。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我们的和平生活似乎还隐藏着更多的危机。环顾我们的周边并不太平,历史的阴云挥之不去,过去的苦难记忆犹新,只要牢牢地记住吕正操将军说的那句话,我们就将无往而不胜。这句话就是镌刻在林东村抗日战争纪念馆墙壁上的:“人民永远是靠山。”
古语有言:忘战必危。尤其是我们的后代,他们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之中,根本不会想象祖辈们当年浴血奋战是怎样一种险恶的环境,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是怎样的义无反顾、荡气回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