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一则新闻:日本东芝映像卖给了中国的“海信电器”,其实这与我个人有两点渊源,其一,东芝映像是我曾经工作中的客户;其二,我家里的第一台彩色电视就是海信电视,也许这二者有一种莫名的巧合。加之今天在朋友圈中看到又一家日本企业“关门”了,确实感觉到了浓浓秋意。
日本企业有两点最为人称道“精益求精-也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管理完善”,所以造就了一流的品质,不仅在亚洲,在全球都为人熟知,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大片中,一些“反动派”开一辆丰田的皮卡,再架上一把机枪,就成了豪华的作战装配……
这就产生了两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日企不再那么火爆?为什么中国企业越做越大?如果从深层次剖析,个人才疏学浅,无力道明,仅表日常生活、工作感悟。
1.守着过去的辉煌,不愿革新
日本企业什么做得最好,个人认为是他们的计划,不仅有完美的计划,而且坚定的执行,所以就造就曾经长达半个世纪的辉煌。但时代在变,在此前的后工业时代,要求大产量、高性能、低成本,所以这一套就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到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暂且称为前智能时代吧,一切变化太快,三年前的计划拿到今天根本就没有用了,因为所有的内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变量太多。这是不是就是日个管理者笨呢?他们看不到这些变化呢?我认为不是,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自尊及情怀“我们就要做到A+++,不能随意而动”
那对于个人呢?理却相通。每个人都有一个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为了这些计划,不断的努力向前,一路奔跑,没有心思留意身旁的风景,以为自己很快就要到达目的地,但可能相去甚远,甚至连那个目标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还得时常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风景,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预防着凉”,计划本身是无用的,但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戏说深秋2.记得曾经的苦难,摸索成长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个人认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育的”,这并不是说改革开放前就没有现代科技,有,但那些科技极大部分在国家手里,没能进行大面积市场化,所以将科技转化为日常应用就极少,才让我们这一代人才有“玩具纯手工打造的美好回忆”。
特别是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各项技术自我构建相对稳定,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导致了一大批顺应市场的企业来到了我们身边,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微信,有人可能会说,微信不是近几年所风靡的吗?但“微信他爸却是QQ”,那也是世纪之初的产物。
因为有了这些市场化的企业,加上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奋斗”的民族特质,自然就从一颗小草长成了一颗参天大对,最后连成一片,形成了广袤的森林,包围那些曾经辉煌的“金字塔”。于这些中国企业,现在仍是一片盛夏之景。
但是,森林一但形成,就会遮蔽阳光,地上的小草生存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而这些“大树”会不断的伸展根须,四处扩展,形成巨大的“技术质子”,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些曾经安检的“帅哥美女”们已经变成了宽阔的屏幕,那些一线的作业人员渐渐变成了灵活的“机械手”,那些车站的售票阿姨已经变成了“微信扫一扫”……如此下去,下一个代替我们自己工作的“伙伴”什么时来临,不得而知,个人相信这一定在不远处,待遇见的时候,甚至都来不及打个招呼……
如何对策呢?我想,多看看风景,时常关注“天气预报”,准备两到三条不同的“出行路线”,也许会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