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它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寒食节,寒食节为了纪念火中丧命的介子推通常都不会开火,只吃冷食。
到了清明,人们便会出去走走,运动一下身体,所以清明也叫踏春节。
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也是个和家人外出游玩的好季节,除了看看景色,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美食也是一大不容错过的乐趣,今天小焙就来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清明各地的传统美食。
青团
青团是江浙沪一带特有的清明节节气食物,绿色的小团子里面包上豆沙、蛋黄等馅料,青团子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遇上不同的馅料则呈现出不同的风味。
近两年,青团在网上也比较火,热销的店铺一排就是一天,其实这种美食我们自己在家动手也能做出,详戳简单易操作的网红蛋黄肉松青团,朋友圈都传遍了!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节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
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南北地区的馓子也略有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① 花蛋
② 雕蛋
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是山西省清明节传统美食,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
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清明饭
每逢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饭。
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
将需用的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做成饭团,再加入红糖蒸熟即成。
子福
山西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会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清明期间有吃欢喜团的习俗,欢喜团是用炒米作成团,用线把大大小小的团串在一起,涂上各种颜色,以前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所以叫做“欢喜团”。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欢喜团,不过制作的工艺不同,食用的时间也不同。比如在民国期间南京一带的欢喜团是用炒米和饴糖团在一起,过年期间吃的。
到了湖北武汉、荆州一带它就变成了“欢喜坨”,外表看起来更像一个芝麻球,篇幅有限,本文也就不再细说。
关于清明的传统美食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乌稔饭、润饼菜、菠菠粿等等,在这些食物的背后也都相应有一些传说,遗憾的是很多都没有流传下来。
目前清明美食里知名度最高的也就是青团了,其他的美食小焙觉得还需要大家自发的去推广,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味道,更是去弘扬背后的优良文化。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