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30年代生人,因为家里穷,没有上过学、念过书,所以不识字。但是父亲坎坷的一生却让他成为一名豁达、睿智的老人,他虽然并不善言谈,但朴实的话语里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父亲为人宽容大度,乐于助人。他曾经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过本家的一位孤寡老人,曾经在山上背回一名犯病的村民,徒步跑了二十余里山路。他的热心经常使他耗费了大量体力,有时甚至出力不讨好,母亲因心疼而埋怨他时,他总是说:“别人在难处时,你帮一把,当我们遇到难处时,人家肯定会帮助我们的。”父亲说的很对,我们家遇到盖房子,挖井或者哥哥结婚这样的大事时,不用去请人,乡亲们得知消息后就主动到我家帮忙,特别是奶奶九十七岁那年去世时,正好我家错对门也有老人去世,我家帮忙的人川流不息,那一家却因为平时为人自私门可罗雀。经历了许多事,再回味父亲的话,明白了许多道理,不仅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更明白要首先对别人好,别人才能对你好。
父亲一生勤劳,终年耕作在家乡的那片黄土地上,因为家乡是丘陵地带,父亲在年轻时开垦了十余亩荒地,正是他的勤劳,才使我们家人平安度过了60年代那些饥荒之年。直到晚年,他已经七十多岁时,依然常年下地,自力更生,不愿拖累孩子们。我们虽然多次规劝,他却总是笑笑说:“干活能累死人吗?多干点没关系。”他也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们,在工作中不要怕吃苦,要多做多干,没有人会嫌弃勤劳的人。我们兄妹五个,从上学到工作,这么多年,一直记着父亲的这句话,凡事自己多做些,不抱怨、不计较,用行动来实践父亲的教导,还真的取得了不少成绩。
父亲谦和,虽然没读过书,却很知礼。他常说:“礼多人不怪。”在父亲的要求下,我们兄妹虽然生在农村,却从小不骂人,不打架。懂得长幼有序,亲姐妹间也不直呼其名,开饭时知道第一碗送给奶奶,来客人懂的问好,见老弱病残者知道帮扶。长大后从外地回家,会自觉给奶奶带礼物,进到家门就去问安等等。上学、工作期间,与人相处知道礼让、懂得尊敬,正是尊敬别人换来了自尊,换来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父亲仅仅是“一介草民”,他做的最大的官就是生产队队长,但在村里却有着良好的威望,在亲戚中更是倍受尊敬,经常有人遇到难题或苦闷时,会到我家和父亲聊聊,经过父亲的开导,解开心结,踏实的走了。父亲这几年因为视神经萎缩,几乎失明,但走到路上,会迎来许多人的问侯和帮助。我长年在外,每次回家探望父母,都很感动邻里对父母的照顾,而这一切,不正是父亲多年来所付出的回报吗?
今天小年,想念父亲,回忆父亲的教导,心存无限感激。写下父亲的格言,向父亲问安,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