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只能做一个判定,不要去评价。
这里提到一个例子,对他人,我们不要去做价值判断,只需要做出简单的判定就好了。这里老师举了个例子,比如对于那些一年快速读好几百本书的人,我们只能做出判定:这样做很大的概率会陷入低水平的勤奋,而不要去做出评价:这样做就是低水平的勤奋!同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不要对他人评头论足,不要随便judge别人。
在<高难度谈话>这本书里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就是不要随意地去评判他人的意图,因为意图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事实的真相是你所不了解的,而且指责他人的意图有可能引起对方强烈的防卫心里,从而看不到引发你意图指责背后的情绪。
将你的思考过程显性化
什么是显性化?我理解的就是像永澄这样将书上的内容用自己的概括形成流程图,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将所看书的内容输出出来,也许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方法,我可以在后面的阅读过程中去尝试这样做。或者其实像我现在这样,把自己的收获用文字的形式打下来,也是一种显性化的过程。
显性化有什么好处?显性化之后,知识可以用来和他人交流沟通,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知识升级迭代,有利于你的自我升级和知识更新。
学习到了永澄老师的阅读过程是怎样的?
我发现他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以前的知识点,或者将书上的内容进行概括,并形成自己的流程,这就是他的阅读方法。还会找到关键词等。这是产品化的方式去跟读所学不到的。当然他也不是一下子就得到了这个较为完善的流程的,他也是通过后面在讲给我们听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脑图不完善的地方,再经过修改之后得到的。所以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认错你才可以获得进步。
学习不断延迟你的满足感,读书不要怕慢!
昨天晚上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整个人被焦虑包围了,感觉很着急,觉得自己看的书太少,进步得太慢,时间不够用等等,于是开始快速地翻阅暗时间,张五常的思考的方法、读书的方法等等,快速地阅读之后,只能获得启发感,却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为我在早上起床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忘记昨晚所阅读的内容了,只有依稀的印象。也许有的人会说,什么读书的结果不重要,你看过的书已经内化为你自己的东西了之类的。但是我连记都没有记住,没有写入我的长时记忆中去,将来又如何在慢思考的过程中调取出来为我自己所用呢?但是也许这些我看过的东西,确实可以用在我的直觉判断中,就是很多决策我说不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但是我就是这样去做了,凭着我的直觉,遵循我的内心的声音去做了。只不过这样的直觉判断很多时候是不正确的。
读书不要怕慢,可我总是贪多求快,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太多的地方不懂,有太多需要学习,不抓紧时间努力多看几本书,仿佛就要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弃,可是昨晚快速看了这么多页的暗时间和张五常的文章,对我的行动起到什么作用了吗?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思考快与慢对我将来的判断与决策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是跟下去就好了!
有时候学过的知识就像触发器,类似孕妇效应,我知道了某一样东西之后,我会发现全世界都是这样的东西,而在知道这个东西之前,我的大脑选择了自动屏蔽。类似地,我在了解了关于快慢思考的知识后,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语言和行为,以及观察自身,来获得验证,并提醒自己犯类似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