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苑》(74)
纳兰性德【清】:太常引 . 自题小照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译文】:
塞外的西风卷起,料峭的秋寒顿生。惊起的大雁纷纷飞去,它们要避开迁移的兵营。暮云延伸千里,与天边的大地相平。莫回首,茫茫路途长亭连着短亭。
怅望无穷的山色,回忆无边的往事,如今都变得冷冷清清。那么,请用悠扬的玉箫声,来唤起千古追思和英雄梦醒吧!
【简析】: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二十八岁的纳兰性德奉旨出使梭龙(索伦部,在外兴安岭至黑龙江北岸一带地区),长达四个月,历经苦寒恶劣的气候,完成了对边境地区的考察,为康熙后来平定边境立下功劳。有人特意为他画了一幅《楞枷出塞图》(纳兰号楞枷山人)。这首词就是纳兰在画上的题词。
词的上片描写了边塞辽阔、雄浑、苦寒的景象:西风卷地,峭寒生起,惊雁纷飞,暮云千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苍茫的塞外秋寒行军图。歇拍句“休回首,长亭短亭”,表现了词人对故园深深的眷恋之情。
下片触景生情。面对无穷的山色,忆起无边的往事,写得简要而深沉,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而所有这一切,如今都变得冷冷清清。可见,词人的心情是悲凉而伤感的。结拍句,词人从感伤中奋起,要用悠扬的箫声,来唤醒千古英雄梦。从而抒发了词人心中蕴藉的英雄浩气,显示出词作的主旨。
全词语言朴实自然,写景简练雄浑,抒情含蓄深沉,展现了词人率直真诚的性格特征。
【注释】:
<1>峭寒:严寒,此指秋寒。<2>倩:请,请求。<3>玉箫:玉制的箫,亦为箫的美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