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读书、参加培训...,各种学习和上课提醒充斥了我的生活,每天的日程满满当当。
可是我依然焦虑,甚至越来越焦虑,所以我反问自己,我获得了什么,答案是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未知的知识,然后是更多的焦虑。
禁不住要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
1.所知真少。
以前的读书更多的是背书,练就的是记忆力,更多是为了考学考证的读书,不是真读书,读书读的太功利,当然功利也是有用的,但是姿势有些畸形。
现在针对性的读书更多的是要运用书,无论文史哲还是自然科学、管理学都是自己目前迫切需要的,甚至是想要参透的,这条路是“道阻且长”。
2.没有面对真问题。
是啊,每天那么努力,竟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别人觉得重要才去花时间,所谓的让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知识和信息占据了很多的"内存",其实自己的“真问题”还是没有明显的进展。
有时,这甚至是一种虚假的努力,虚假的勤奋繁荣。
3.还未找到真的解决之道。
因为还没有找到长长的坡道还有很湿很厚的雪,所以会犹豫,会怀疑,会左顾右盼,会内耗浪费资源。
怎么办呢?
躺平可以吗?偶尔可以,长期肯定不行,不是经济和权力的问题,是熵增的问题,躺平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周围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无序和混乱,有限的生命最大程度的耗损。
经过一段探索,有一个方向是清晰的,就是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是应该帮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更满足自己的需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更接近自然更接近“道”。
如果感受是越来越不好,有可能是在上坡,而多半是需要暂停和调整了,因为已经“事与愿违”了啊。
所以,问题回来了,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不求日增但求日减才是归途,继续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