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在现实与心理现实之间留一片游戏空间

外在现实与心理现实之间留一片游戏空间

作者: 铱璱 | 来源:发表于2019-10-06 07:28 被阅读0次

    一些话在亲子关系中似乎习以为常,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这让我想到电影《美丽人生》,父亲和儿子做了一个游戏,利用残酷的集中营的现实,在心理现实上做游戏,这使得儿子没有直接面对残酷的现实,基本的心理安全得以保全,免于崩溃。

    用温尼科特的话来说,父亲和儿子做了一个游戏,创造了一个过渡空间,这是一个安全的、可控的空间,又有现实的局限和规则,在外在现实和心理现实之间有了一个安全的缓冲地带,成为经典的范本。

    还有一个抢劫案的例子,凶手绑架了人质抢劫银行,人质中有小孩子,在人质被解救后,警察说了句经典的话“演习到此结束!” 原来是一场游戏!这样孩子内心对现实的解释都可以换成另一个版本,一个游戏的版本,就像看一场电影我们可以忍受很多可怕的镜头,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假的,是个游戏,如果在大街上看到真实的血腥场面,我们可能会崩溃,会出现心理创伤。

    小孩子心理有一个慢慢接受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基于好的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当母子关系足够好时,孩子就感觉安全,内心有一个还不稳定的好妈妈的形象,开始能接受母亲的离开,但为了忍受这个分离,孩子会把对母亲的情感投注到一个替代物,一个玩具熊、一块毯子、一个声音。。。孩子就和替代物之间替代性地满足了母子关系的情感,利用外在现实的事物,满足了心理现实的需要,就像上面说的游戏和过渡空间。所以,当父母在和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时,对孩子来说,相当于直接面对一个可怕的现实,父母不要我了!我要被抛弃了!这和《美丽人生》的情境截然相反。

    孩子就这样,利用游戏创造性地学习和处理自己的情感,以及处理内心需要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各种游戏是孩子学习和心理成长的过渡空间,满足内心的情感需要。比如电子游戏和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和竞争,比如绘画中的各种情感,比如集体游戏中复杂的人际合作与交流等等。

    对成年人来说,越来越广泛的游戏形式可以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表现为文化现象,比如工作、游戏、修建、整理房间、听音乐会、绘画等,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了我们的情感。这个需要持续一生,不会游戏的人生可能是枯燥的、空虚的、麻木的。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对游戏有了不同的认识,也许会发现,如果有人在打游戏,可能并不是堕落,也许是在游戏里处理现实中无法处理的情绪,也许是为了满足现实中不能满足的,也许是与一些相同爱好的朋友释放现实中无法释放的压力。如果你看到一个音乐家、美术家、文学家,原来他们都是游戏的行家里手,并且乐在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在现实与心理现实之间留一片游戏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xu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