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待业一年,后来来到一家精神病院工作。虽然都是医学,但细分的专业完全不对口,所以一切都需要重头再来。
这没什么,我重新开始学精神病学,其实学对我来说不是件难事,但专业的限制让我自卑又迷茫。
记得我申请执业医师注册时,反复跑了很多次,因为资格不够,我的中医出生让我跟精神科注册无缘,这让我很受挫,但没办法,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忍受了这一切。
考中级时,因为我不能考精神类,所以我没有动力,考了三年才过。
2016年国家卫计委允许中医执业加注精神科执业范围,第一次我觉得我的头抬起来了,但此时医院的发展理念让我又一次变成了边缘人,虽然你名正言顺,但你的出生决定了你的地位。还有就是高级职称的考试,我要再拾起我丢下了十多年的中医学从头再来。没有选择,我只能再一次心不甘情不愿的开始中医学的复习。
结局已经注定,那我注定是被中医学最先淘汰的一个。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很无奈,但我却无法诉说,在这个一切看出生看光环的时代,我的心被抛到了谷底,我又一次迷茫了,我找不到我的方向,我找不到出口,我感觉我又一次被我爱的抛弃。
偶然的一次,我关注了猫叔,然后潜移默化的改变开始了。
记得最开始是被猫叔的文字吸引的,简洁,有力量,一语中的,我似乎看到了曙光,随着关注的深入,我看到老铁们的事迹,我听到的振奋人心的音乐让我不甘的心再一次被点燃,我知道我要找到自己的聚焦方向,要找到自己努力的方法,要找到我最愿意付诸我后半生所有精力的地方。
猫叔的十大模块吸引了我,所有我想要的都能在里面找到,所以毫不犹豫的我来了。
在最开始的每日牛人破局中,我每天梳理着自己,沉淀着自己,感觉自己的心没有之前那么迷茫和难受,这时我有个老同学跟我说,每天重复同样的事真无聊,我却觉得这种感觉已经离我很远了,因为我每天都会去梳理过去,思考现在,谋划将来。
开始定位模块了,虽然我知道自己必将从事心理治疗这一块,但具体我心里是没底的,因为毕竟我的出生摆在那里,它对我的限制不仅来自我周围人的眼光,也来自自我内心的一种限定,所以定位对于我来说是重中之重。
这时猫叔告诉我,需求是最好的老师.
在工作中,我经常碰到病人精神症状基本控制了,后续需要在一些方面给予心理上的指导,这时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吃力,虽然我能给他们一些泛泛的建议,但这些建议真的很空洞,就是表面的应付而已,那我对心理知识的需求就越发凸显了。
首先我要搞清楚他们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对他们的问题有个精准的定位。再者,我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帮他们解决问题等等。
当我通过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的大致定位时,我的目光就在心理学习这方面聚焦了,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以前我总因自己的出生而自卑,从不敢提学心理的事,只是自己默默的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因为得不到专业的指导,所以基本没有进步。
但当我把自己的定位在心理这块时,我的自信心陡增,就算有领导对我的定位存在一定否认时,我都可以不在乎。
再者,当我聚焦之后,我的目光所及之处都会刻意留意心理这块,我以前一直苦于找不到这方面可以学习的东西,但现在我发现这方面知识随处可见,就比如我最近学习的精神分析,就因为我之前关注的一个微信号发的一篇文章,我看了之后就看到链接,然后我在“在行”里看到很多老师也有在曾奇峰老师这里学精神分析的经历之后,便毫不犹豫的买下课程。当我开始学习了以后,我发现我原来如此喜欢它。
还有就是通过学习我知道有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其实最开始是医学生,后面因为从事精神科工作而爱上了心理学,并在这一块深耕,最终成就自己,那我的自信心就更足了,我现在再也不会因为我的出生而自卑,迷茫了,反而我因为我的中医学经历感到庆幸,因为中医在治疗心理疾病这块也是有他的特色的。
最后就是见牛人,因为自己刚开始学习,所以对猫叔说的约牛人自己一直在酝酿,当心里有想法时,那机会就多起来了,上次因一次事故,单位请了危机干预专家来疏导工作人员,我立马借机参加,并大胆的跟专家面对面交流,在这个交流中我得到了很大的认同,事后,我马上要求加了老师的微信,这时我的近距离接触牛人就开始了。
知道吗?我真的很兴奋,记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句话,董卿也曾说过,就是当你真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是的,找到你自己的需求,然后聚焦,然后自然的很多事情就会发生,这时你只需要去做,再做,继续做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