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JSONP

作者: JaniceZD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17:23 被阅读1次

1. 同源政策(Same-origin Policy)

浏览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只允许与同源下的接口交互。

所谓"同源"指的是"三个相同"。

目前,如果非同源,共有三种行为受到限制。

(1) Cookie、LocalStorage 和 IndexDB 无法读取。
(2) DOM 无法获得。
(3) AJAX 请求不能发送。

比如: 用户打开了 页面: baidu.com/yyy, 当前页面下的 js 向 baidu.com/xxx 的接口发 ajax 请求,浏览器是允许的。但假如向: google.com/xxx 发ajax请求则会被浏览器阻止掉,因为存在跨域调用。

2. JSONP(JSON with padding)

(1)产生的原因:

  1. Ajax直接请求普通文件存在跨域无权限访问的问题,甭管你是静态页面、动态网页、web服务、WCF,只要是跨域请求,一律不准;
  2. 不过聪明的开发人员们发现,Web页面上调用 JS 文件时则不受是否跨域的影响(不仅如此,还发现凡是拥有 "src" 这个属性的标签都拥有跨域的能力,比如<script><img><iframe>);
  3. 于是,当前阶段如果想通过纯web端跨域访问数据,就是在远程服务器上设法把数据装进 JS 格式的文件里,供客户端调用和进一步处理;
  4. 恰巧有一种叫做 JSON 的纯字符数据格式可以简洁的描述复杂数据,更妙的是 JSON 还被 JS 原生支持
  5. 所以,web客户端通过与调用脚本一模一样的方式,来调用跨域服务器上动态生成的JS格式文件(一般以JSON为后缀),显而易见,服务器之所以要动态生成JSON文件,目的就在于把客户端需要的数据装入进去。
  6. 为了便于客户端使用数据,逐渐形成了一种非正式传输协议,人们把它称作JSONP,该协议的一个要点就是允许用户传递一个 callback 参数给服务端,然后服务端返回数据时会将这个 callback 参数作为函数名来包裹住JSON数据,这样客户端就可以随意定制自己的函数来自动处理返回数据了。

(2)基本原理

JSONP是服务器与客户端跨源通信的常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
网页通过添加一个 <script> 元素,向服务器请求JSON数据,并且该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有一个callback 参数,用来指定回调函数的名字,这种做法不受同源政策限制;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将数据放在一个指定名字的回调函数里传回来。

举个栗子
请求方:frank.com 的前端程序员(浏览器)
响应方:jack.com 的后端程序员(服务器)

  1. 请求方创建 <script>src 指向响应方,同时传一个查询参数 ?callbackName=yyy
<script src="http://api.jirengu.com/weather.php?callbackName=showData"></script>
  1. 响应方根据查询参数 callbackName,构造形如
    ⅰ. yyy.call(undefined, '你要的数据')
    ⅱ. yyy('你要的数据')
    这样的响应
之前后端返回数据: {"city": "hangzhou", "weather": "晴天"}
现在后端返回数据: showData({"city": "hangzhou", "weather": "晴天"})
  1. 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就会执行 yyy.call(undefined, '你要的数据')
    那么请求方就知道了他要的数据

这就是 JSONP。

(3)jQuery 用法

用jQuery实现JSONP调用:

 $.ajax({
   url: "http://jack.com:8002/pay",
   dataType: "jsonp",
   success: function( response ) {
     if(response === 'success'){
       amount.innerText = amount.innerText - 1
     }
   }
 })
提问: JSONP 为什么不支持 POST?

答:
1. 因为 JSONP 是通过动态创建 script标签实现的
2. 创建 <script> 只能发送 get 请求

参考链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谈JSON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yh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