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汇通天下》这本大长篇小说,前期悠长铺垫,各种线头总算会聚一点,直到550页后才引出银两异地汇兑,日昇昌票号出现。
日昇昌票号是时代创举。货物、银两顺畅通行,才是商业繁荣的根本。
日昇昌票号东家是李大全,然而我认为李大全只能算作投资者,日昇昌实际算作雷覆泰一手策划、设计。东家对雷覆泰信任,做为大掌柜的雷覆泰也算当世商界奇才。筹划之初便已经制定好各种规章制度、股权、股息、分红、人事任用、奖惩等等。看完让我感叹不已,这套规章制度只需稍加变更,放在当下依然适用。
日昇昌票号《章程》是一本线装册子,百十来页,分乾坤两集,各十章。
乾集十章为:设庄、设股、号约、戒律、东主、掌柜、伙友、诚信、任贤、奖掖。
坤集十章为:汇票、汇水、平色、密押、结账、红利、损溢、专足、浮存、防伪。
第二章,规定票号设银股和人股,原始银股三十万两白银,为东家独资,每股一万两,东家独占三十股。另设人股若干,号中骨干伙友根据职位给予从一厘到十厘不等的人股,每四年一个合账期,银股人股同享红利。
这一章又分甲乙两款,甲款为银股,有五个细目:原股,集股,倍股,贴股,股权。乙款为人股,也有五个细目:赐股,上止,下止,撤股,股权。
银两成色、优劣、砝码问题:
成色,也就是申水问题。
比方说商家在平遥总号放的这一千银子是足宝纹银,而汉口流通的是二四宝银,上海流通的是二七宝银,汇到汉口之后要不要二四申水?汇到上海要不二七申水?九八豆规要不要折算?
国朝(清朝)以来,各地用银的名目很多,如浙江地方叫元丝,湖广叫盐伞,四川有柳,陕甘有元鑽,广西有北流,咱山西通用的是西鏪和水丝。申水就是各地所用银子的成色与足宝纹银成色的折算行情。所谓足宝纹银,实际成色只有九三五三,所说的申水是指纹银和其他银折算时要按成色升算。比方在汉口,一锭五十两的二四宝银要合五十二两四钱纹银的含银量,这就叫二四申水,二七申水也是一样的道理。
九八豆规又是怎么一回事?
豆规也叫规元,是上海地方的一种结算用的记账。没有实银,最初是豆商在做大宗生意交易时使用,故叫做'豆规银',以后豆规银在与其他银子折算时通常要规以九八升算。比方说上海地方一锭五十二两的二七宝银,加申水二两七钱五分,合纹银五十四两七钱五分,再规以九八升算,就合规元五十五两八钱二分六厘。九八豆规由此而来。
你看,许多东西在网上也搜得也不是很全,日昇昌票号的《章程》只有粗略的图片,反正我没搜索到。
这本书值得再看一遍,特别是这篇《章程》值得研究,我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