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Yoho潮牌文化创始人,从杂志转型电商,13年翻越山丘

Yoho潮牌文化创始人,从杂志转型电商,13年翻越山丘

作者: 会飞的小四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4:53 被阅读0次

    这个故事,我想应该从品牌,融资,人物来介绍,Yoho的潮流文化实在令人敬佩,甚至它的转型也让人大为震惊,大惊失色的同时却又感慨它真的成功转型了。

    Yoho创立

    先来说Yoho,YOHO创立于05年,是目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潮流文化传播平台之一,搭建以潮流内容、产品为基础,以媒体+零售+活动为载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潮流营销平台,为中国数以亿计的年轻消费者提供潮流讯息、商品销售及服务。

    yoho倡导积极健康、全球化的潮流生活方式,YOHO!专注于中国潮流产业的发展,致力成为中国潮流生态圈的领导者,“Being Young”作为集团的宣传口号,倡导大家保持年轻的心态,乐观的探索和享受生活。

    Yoho自成立起经历了三次改变:

    第一期杂志问世(05年4月8日,公司成立,注册名称:南京新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立时员工5人,办公地位于南京市湖西街建邺区图书馆5楼;05年10月,《YOHO!潮流志》杂志创刊;试发行北京、上海、南京,次月发行全国;零售价¥15;

    05年,梁超带着没有任何杂志经验的10人团队完成了《YOHO!潮流志》的创刊。当时只有梁超一个人做过媒体工作,其他人都是清一色应届毕业生,无非是喜欢一些打扮、搭配和逛街。梁超说,创业最初完全支付不起高昂的薪水,也就没有刻意去寻找一些有经验的人。

    03年正是房地产刚起步的时候,梁超当时在电视台做房产导购节目,碰巧有机会在南京的郊区说服家人买了一套房产。尽管买这套房子时家里压力非常大,但也正是几年后卖掉这套房产赚的几十万元钱,成了梁超创办YOHO!的启动资金。

    “YOHO!这个名字挺容易被记住,我当时做电视节目,也在空余时间去写一些脚本,想拍一个短剧《这个夏天很友和》,类似于当时一些时尚青春气很浓的台湾剧。后来这个计划没有进行下去,但却有了‘友和’这个名字,翻译成英文就成了‘YOHO’。”梁超向媒体阐述。YOHO!这个名字就从当时保留到现在。而之所以在后面加感叹号,梁超说,是为表达一种激情,“年轻就是种态度!”。

    随着杂志名称的确认,05年YOHO!推出第一期杂志,并强势登陆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四大城市。为了吸引读者眼球,YOHO!第一期杂志采用了很精致的纸袋包装,当时这种包装还十分的新颖。除此之外,YOHO!没有花任何推广费用,就在这四个城市大大小小的报刊亭上市了。

    令人意外的是,《YOHO!潮流志》第一期就卖掉了60%,而根据经销商一般的经验预期,大约只能卖掉10%-30%。杂志的热卖,并没有让YOHO!迅速在推广上追加大量投入,而是静心去思考内容如何做的更好。这样的坚持,让YOHO!到06年的三、四月份收获了YOHO!的第一笔广告费用。在广告费的支持下,YOHO!有了更多机会提升内容质量。

    拿到风险投资(06年12月7日,鼎辉投资(CDH)第一轮融资协议签约)

    05年,杂志发行几期后,YOHO!团队增加到了30多人,运营成本也相应提升。为了度过这个阶段,梁超不断地向自己家里借钱,向亲戚借钱,家里的亲戚再与他们的朋友借钱。

    转机在06年春节前夕终于来了,经朋友推荐,梁超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去北京参加了一场TMT行业的项目秀活动。当时台下来了很多投资人,台上共有10多个项目进行了讲演,而YOHO!项目最终获得了项目第一和人气第一。项目秀上,YOHO!提出的概念便是,“去重新挖掘一批人!”“我们要做一本杂志,还要拓展到互联网,然后去影响他们,并通过广告方式盈利。”梁超说,从这个活动后,有了与红杉资本等很多投资企业的接触,最终YOHO!被鼎晖创投看中,并获得了投资。

    06年10月,YOHO!正式与投资方签定了投资合同,但因为美元结算汇款等问题,第一笔融资真正到账已经是07年8月。所以,这段时间里,YOHO!依然在过以借款度日,庆幸的是06年10月开始,YOHO!杂志已经从账面上打平。

    从投资方事后回忆了解到,之所以投资YOHO!这个项目,更多的还不是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看好,而是抱着一种“看不懂,所以去尝试”的心态进行投资。“就想知道为什么年轻人愿意花10元钱去买一本广告回来。” YOHO!的一位投资人告诉媒体。

    不管怎样,这次投资让YOHO!有了两点重要收获。其一,了解到原来有资本市场的力量可以借用;第二,由鼎晖创投介绍的团队为YOHO!搭建了互联网基础。当时资本方给了建议,杂志每期采编、印刷、发行再到用户手中时间跨度太久,而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优势则大大凸显。

    当然,任何一个有投资背景的企业,在享受着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一定感受到了资本的干预压力,YOHO!也不例外。“不光早期有,直到现在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梁超说,YOHO!的执行团队常常与投资人之间产生意见上的分歧。不过,梁超认为别人的声音实际上是帮助自己多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在部分领域和层面,梁超肯定的说,“投资人看的更清楚。”

    “倾听投资人、股东的声音其实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慎思后,我们也许接纳,也许坚持自己的意见。”梁超称,10年电商疯狂耗血,不计利润地扩张规模时,投资人曾催促过去拼市场,冲击规模后吸引下一轮融资,而YOHO!当时选择了慢经营,后来发现,其实团队的坚持更加的正确。

    正是由于这样的谨慎思考,YOHO!截至目前一共三轮资金的投资方都没有离开。而梁超看来,这样的谨慎其实源于几年前的一次重大危机。

    05年,YOHO!开始做杂志,07年YOHO!做了社区网站。当时YOHO!认为自己的影响力还不够大,需要一些更有影响力的活动去打开市场,于是做了一档大型线下活动,“YOHO!音乐季”。

    当时这个活动是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几十所大学中通过海选方式,选一些唱歌很好的人,进行巡演。巡演中,YOHO!拍摄了一部微电影,用这个电影跟选手唱的歌结合起来做一个完整的演出。每次在大学演两场左右。

    后来梁超回忆,当时只是想把YOHO!这个品牌带给更多的人认识,项目开始前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资金测算,结果活动最后成本将近1000多万。随着这个活动,YOHO!开始投放线下广告,广州、上海地铁、电视、公交车上都启动了一轮投放。“我们那个时候觉着YOHO!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去表达和说一些东西,但事实证明还不到时候。”梁超告诉媒体,那段时间活动加广告,总花费超过了2000万元。

    这样的成本消耗,惹怒了投资人,甚至一度被投资人质疑和准备放弃该项目。当时梁超非常紧张,但并没把精力放在所谓的后悔之上,而是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现金流该如何解决?”

    大约在09年初,梁超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找亲戚谈判,将自己的房子、阿姨、奶奶的房子全部抵押给银行去筹集资金。梁超分析了YOHO!在08年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下一步筹到钱该怎么做。当时,梁超心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把房子都卖掉了,我们全家人租房子还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在这个时候,投资人准备放弃时,梁超的举动十分危险。但梁超的理性分析和坚定决心,得到了家人的巨大信任和支持。通过多套房产抵押,梁超筹集了500多万元的现金。

    幸运的是,500多万的现金,很快的就扭转了YOHO!当时的困局。“当时并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后悔上,重要的是努力寻求低成本和高效的方式,帮公司更快的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梁超告诉媒体,“这次收获的最大教训是,现在无论做任何宣传推广,一定会注重效果,一定会想清楚目标是什么?怎么做?要得到一个什么结果?有多少种方式去得到?再去决策用什么方式去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会更认真的去思考我们目标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梁超认为,这个教训反面教育了自己的团队,不会到公司更大规模的时候再犯这个错误。

    转型(08年6月,“YOHO!有货”电子商务项目上线试运行)

    仅仅通过梁超本人对“潮流”的理解和信念,还不足以解读出YOHO!的崛起密码。YOHO!这几年的快速转型和高速发展,源于梁超的偏执。

    08年梁超致力于把YOHO!从杂志转型为电商。早在07年,YOHO!就已经开始了接单的业务,潮流杂志起家的YOHO!多年采访报道国内外潮牌设计师与潮牌产品,使得他们拥有着强大的潮牌资源。

    出于杂志读者的需求和资源变现的考虑,梁超决定在发行《YOHO!潮流志》杂志的基础上再加一本类似于销售别册的增刊,增刊内容上面列了近二十个潮流品牌商品,如果读者朋友对增刊里面的商品感兴趣就拨打YOHO!的服务热线进行订购。基于YOHO!本身是媒体的公信力以及粉丝对于杂志的信任,第一天的销量就已经将近四千元,过了不久,日销量破万元大关。以至于后来每次开会,梁超也喜欢开玩笑地威胁同事:“今天下班前销量卖不到一万块就集体加班!”

    火爆的销量也让梁超暗自后悔,他并没有预料到电话接单的业务居然会如此热烈,早知这样,就应该去建立一个以搜索和购买为主的网站,便于消费者直接在线上购买。

    于是他便有了做电商的打算。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说服投资人投资电商项目竟然比杂志市场部门的业务员跑客户广告还要困难。

    投资方拒绝的理由大致有三:

    “你一个做杂志的竟然要去做电商?这不是笑话吗!”

    “你在大街上又能见到几个人会穿着这些莫名其妙的衣服走来走去?你不会以为你这些杂志的读者就是你的消费客户吧?”

    “15元买一本杂志的人可不一定愿意花150元去买你一件衣服,更何况你这些潮装还不止150元!”

    即使京东淘宝这些电商巨头,都是诞生于07年前后,不过梁超想做的电商不同于京东淘宝上产品这么宽泛。他只想做潮流领域的垂直电商,帮助目标人群去筛选他们心仪的潮牌,通过渠道的便利来更好地推广潮流文化。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过投资方,也告诉过自己杂志社的同事们,他们都不置可否。梁超知道,当时在他们眼里,自己是个十足的“疯子”。有朋友劝他:“杂志做得好好的,干嘛非要去做电商?你不是胡闹吗!”

    梁超不听:“不!我偏要去做电商!而且我会做的比任何人都好!”于是他咬紧牙关,不断寻找投资人。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投资人接纳了他的想法,给他融资了近200万美元。

    就这样,名叫YOHO!BUY有货潮牌电商平台正式诞生:有货通过经销模式,直接和潮流设计师、潮流品牌洽谈合作,经过过商品和品牌的严选,帮消费者做好前期货品筛选,然后通过YOHO!自身的媒体属性进行内容方面的宣传,把潮流的人群聚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更好地搭配这些潮流品牌;在供应链方面,有货自建一个中心仓库+5个配送中心,考虑到产品单价以及顾客对于货物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物流方面交给第三方去做,保证货物在48小时之内到达消费者手上。这是07年梁超对于做电商的思路。

    这种纯电商的运营模式从有货诞生之际一直延续到16年。后来,有货又开始了类平台化改革,合作模式由经销为主转变为代销为主,目前80%的品牌为代销模式,其中10%的品牌为JIT模式(无库存生产方式)。随后在10年,YOHO!获得了金额近五百万美元的B轮融资;13年底进行第三轮融资,软银赛富投资3000万美金;到了15年,由深圳达晨创投领投、CMC华人文化基金、远镜资本及原股东赛富基金与祥峰投资跟投,YOHO!进行D轮融资,总额近1亿美元。

    现在的Yoho在线上线下都有门面店,17年10月初,经过近三年的筹备,YOHO!的第一家线下体验店YOHO!STORE(一期)在南京新街口艾尚天地正式营业。为了打造YOHO!的第一家线下体验店,梁超在选址上可谓费尽心思。经过层层筛选,放弃了魔都上海、首都北京等先进时尚都市,却选择了文化名城南京。

    “之所以把第一家YOHO!STORE落地于南京,是出于研发、运营联动方面的考量。”梁超担心如果第一间店在管理半径更远的地方,在效率上会有所下降。再者,南京虽然是历史文化名城,容易与潮流文化产生正面的冲突,但是根据数据显示,南京的在校大学生数排在全国前三位,这就意味着年轻的潮流群体存在于南京这个传统文化名城之中。梁超看到的是未来的南京城,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散发着新兴潮流气息的文化之都。

    经过以上几期的更新,我想能够小小总结一下成功创业者的几个特点:一是冒险精神,不管前面未知的困难是什么,他们都愿意去闯。二是不放弃,基本上几期下来的创业者都是经过融资的,而融资的过程无异于登泰山,难上加难,一次次被拒,在一次次去找投资,这种不放弃的精神使他们最终获得投资。三是优质,给客户最优的体验,不管是哪个成功的创业者,你能看到的一定是注重市场客户需求的创业者,只有给客户最优质的体验,才是成功的捷径。

    每日一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Yoho潮牌文化创始人,从杂志转型电商,13年翻越山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yx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