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22宅月记事
为什么交浅勿言深?

为什么交浅勿言深?

作者: 小鱼儿666 | 来源:发表于2022-04-22 11:20 被阅读0次

    讨论“我”和他人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形容人际关系时,经常会说两个人“无话不谈”,或者两个人“形同陌路”。不过对于传播学者而言,这些都是天大的问题。他们会忍不住发问:两个陌生人,是怎么一步步越走越近,最后无话不谈的?原来无话不谈的两个人,又为什么一步步走向了形同陌路?这背后有什么规则?

    而关系形成以后,人们在一起会说什么、做什么,似乎也有一套规则。比如,中国人就常说,“交浅勿言深”,意思是我说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交情有多深。这时候,传播学者又开始琢磨,为什么一定要交浅勿言深?如果交浅却言深了,会有什么后果?这背后又有什么规律?

    刚才这些疑问,如果我们把它们搓个堆儿,就会发现,传播学者真正好奇的问题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依靠怎样的规则建立和发展的?

    在这一讲,我要郑重向你介绍两项传播学领域关于人际关系的经典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基于它发展出来的社会渗透理论。前者相对静态,它的贡献是将关系的本质看作一种资源交换。后者则相对动态,它认为关系的交换并不是一个回合的交易,而是多个回合、逐渐加深的自我披露。

    我们选择和谁建立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社会交换理论。这个理论特别能帮我们理解一件事:我为什么要和一个人产生关系?

    有些人可能会想:这很简单啊,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肯定需要和别人产生关系呀!这话说的当然没错,但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一位,而不是其他人成为了你的伴侣?为什么那几位,而不是其他人成为了你的朋友?这个挑选的标准是什么呢?

    社会交换理论非常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这样的:人首先是理性的经济动物。因此,人们发展关系的目的,就是将直接利益最大化。简单来说,我们选择和谁产生关系,就是看谁能跟我交换的利益最大。

    我知道,听到这里,马上有人会说,这个理论太冷血了吧?就没有无所求的单纯关系吗?不过,如果仔细想想,它还真是一刀戳中了人性中很现实的一面。

    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交朋友这件事,就像是在买股票。你买股票的钱是有限的,交朋友的精力、情感、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你一定会把这些东西选择性地分配。对于一些人,你会投入更多,希望和他们建立更深的关系,比如知己、伴侣。对于另一些人,你会投入的少一些,觉得泛泛之交就是你们最合适的距离。人们的这些分配,都出于同一个原则——希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注意,利益这东西,并不仅仅等同于金钱。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者说,除了金钱之外,可以拿来交换的资源还有好几种,比如情感抚慰、提供信息、提供服务等等。你会去看,谁最关心你?谁最能理解你?以及谁能帮到你的忙?

    举个例子,在一段婚姻关系中,女孩可能会这样解释,为什么她会选择这个男孩——“我就图他对我好”。这里,女孩希望通过交换获得的就是情感抚慰。当然,现实中也有不少人,选择结婚对象的原因是,“我就图他有房”。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这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各取所需,本身就是人性的一部分。问题的根源是,你肯定会图他点什么。

    那你说,如果像这个理论说的,人和人的关系也太脆弱、太不稳定了吧?看谁价值高,就跟谁建立关系,价值变低了,关系就没了。其实,社会交换理论并不是那么机械的,而是遵循着两条核心标准——一个叫“比较水平”,另一个叫“替代比较水平”。

    先看比较水平。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发展一段关系之前,会对这段关系的结果有一个基本预期,然后把实际情况和这个预期进行比较。关系能不能成功建立,主要看两个人能不能相互满足这个预期,完成交换。

    比如,一个女孩在选对象的时候,心里默默设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比如身高、长相、性格。如果她觉得一个男孩在这三个方面都还不错,就很可能愿意接受对方。如果恰好她也同时满足对方的择偶标准,那两个人就可能产生交换,真正成为情侣。

    不过,在成为情侣之后,女孩突然发现,这个男孩的性格其实很不稳定,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时,男孩能够给予的,就低于了女孩的预期。那么,接下来女孩会做什么呢?

    很多人一听到这里,肯定会脱口而出:分手呗。不过,实际情况可能要再复杂一些,因为在“比较水平”之外,还有一个“替代比较水平”。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选择退出目前的关系,转投另一段关系,我们预期能得到的结果,会更好吗?

    一种可能是,这个对象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结果,如果我选择分手,换一个对象,很可能就达到我的预期了。这就是替代比较水平高于比较水平,那我大概会选择分手。不过,另一种可能是,现实没有达到预期,但替代比较水平又跟不上。这是最难受的。换一个对象,很可能还不如现在这个。那么,我很可能继续将就着过。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凑合过吧,怎么着,还能离吗?”

    到这里,我们简单总结一下,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一段关系,是出于利益交换的驱动。具体操作时,主要是看比较水平、替代比较水平和实际情况的关系。

    我们如何与人发展关系

    不过,关系可不是一个回合的事情,而要由浅入深、层层发展。这时候又是什么机制在起作用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要给你介绍另一个传播学的经典视角:社会渗透理论。它受到刚才说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启发,但往前又走了一步。这个理论认为,我们发展一段关系,本质上也是在进行交换,不过区别就在于,这个阶段交换的就不再仅仅是资源或利益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换筹码:自我。

    自我,是传播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思是你对自己持有的比较稳定的感知,也就是“你是谁”。

    这么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社会渗透理论打过一个比方: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颗洋葱。洋葱是什么样的?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总结:由外到里,层层包裹,彼此分离。每个人的自我,也是一样的。

    最外面的那一层自我,是我们的个人信息,比如我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再往里面剥,可能依次是我们的个人喜好、人生目标、现实困境。到了最里面,可能是我们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本质思考。

    两个人如果是泛泛之交,可能只需要最外层的信息就可以。而两个亲密的朋友或是爱人,就可能需要深入到更多的层次。这种深入怎么实现呢?就是通过自我交换,说的通俗点,就是一起剥洋葱。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介意在与别人第一次见面时,披露自己的姓名、职业,也就是展现“自我”这颗洋葱最表层的内容。接下来,如果我们想要继续发展这段关系,则会选择一起剥第二层洋葱,很可能是交流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有机会走得非常近,那就很可能触及到彼此的人生困境和价值观,也就是内层的洋葱。

    一般来说,在早期关系发展中,我们剥洋葱的速度相对比较快,但接下来,剥洋葱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毕竟,越往里剥,自我就越深入,也越会抵达一个人内心柔软的、禁不起伤害的地方。

    为什么说这也是一种交换呢?很简单,两个人的关系要发展,洋葱得一起剥,最好是你剥一层,我也跟着剥一层,你跟我说一件童年往事,我跟你说一个多年秘密……我们通过暴露一部分自我,换取对对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这就是关系发展的本质——自我交换。

    请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需要保持一个差不多的步调,而不能只靠其中一个人拼命剥自己这颗洋葱。如果有人希望通过主动多剥几层洋葱,来快速让自己跟别人的关系拉近,往往会因为用力过猛而适得其反。

    剥洋葱的人,会觉得自己被辜负了:凭什么我把自己剥光了,你纹丝不动,你好意思吗?没剥洋葱的人,也会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他很可能并没有准备再剥一层洋葱给对方看。中国有句古话,叫“交浅勿言深”,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

    换个角度来讲,如果你不想和别人进一步发展关系,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纹丝不动。比如,当两个人微信里聊天,一个人洋洋洒洒谈了三大屏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另一个人只是隔个三五分钟,回复一个表情包,比如竖个大拇指,那其实就是在暗示对方,你剥得太狠了。这个大拇指的作用,就是希望帮对方把这层洋葱重新“穿上”。

    总结

    好,总结一下。这一讲,我通过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渗透理论,给你解释了传播学对于人际关系的经典看法——

    关系,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建立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利益交换,主要受到比较水平和替代比较水平的影响。而在关系发展阶段,自我交换就很重要了,重点在于把握分寸,让两个人剥洋葱的节奏统一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交浅勿言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zg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