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
所谓“流量”发展史

所谓“流量”发展史

作者: SilverBulletY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4:12 被阅读8次

    “流量”这个词,源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还有中国电信,那个年代,流量指的是数据流量,指的是我们用手机上网所耗费的财力,到现在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刚刚那句话要改一下:指的是我们追一个艺人所耗费的财力。

    流量越大,粉丝耗费的财力越多,这个艺人的身价越高,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从韩国艺人身上学到。

    对,没错,最早的流量并非现在的鹿晗吴亦凡,也不是更早的杨幂,而是韩流席卷全中国时的那两个神奇的组合:东方神起和super junior。如果你很早以前就在上网,你一定记得帝吧爆了东方神起贴吧这件事,也一定记得韩庚带着super junior-m到中国内地做活动的时候,韩庚在国内第一小生的地位。

    那个时候的韩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国之光”,因为他是第一位在韩国正式出道的中国练习生,这代表着,我们终于有了一位属于自己国家的偶像歌手。

    所以他一回国,就接受了全国人民最高等级的注目:成龙在鸟巢开演唱会,请了他和他所在的super junior组合当嘉宾;解约后,在北京北展剧场连续开了两天的个人演唱会,并且场场爆满,第二年立马登上春晚,拿下十大金曲奖,打铁趁热拍了第一部电影,去了时装周,获得欧洲MTV音乐奖颁奖典礼全球最佳艺人奖。这些成就在现在看来可能并不够分量,但你要知道,那个年代我们就只有他一个流量艺人,他获得的很多奖项,国内也好,国外也好,MTV也好,都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奖的中国歌手。

    不过韩庚没有把握好机会,用自己的强大流量圈钱圈的有点过分,伤了不少人的心,一把好牌打的稀烂,也是史上第一位,这事儿就不多说了,你们一搜“庚phone”就能知道。韩庚倒下了,千千万万的韩庚复刻了他的运营模式,又重新站了起来,这其中第一个站起来的人,就是杨幂。

    201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无论是对杨幂还是对娱乐圈,或者是对你和我,这一年都非常重要。

    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美国加利福利亚,那一年,苹果发布会推出了他们的新手机iPhone4s,这意味着之前被营销需要“卖肾”才能用得上的iPhone4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努力一下就能买的起的普通手机。与此同时,iPhone的快速崛起冲击了整个手机行业,诺基亚机王的地位朝不保夕,三星迅速推出数十款平价手机抢夺市场,HTC利用自己的高性价比从默默无闻成为行业前三。。。智能手机的快速崛起让我们的流量越来越不够用,而那些需要流量的艺人,反而尝到了甜头。

    2010年5月才出现的新浪微博APP,在第二年成功拿下了上亿用户,同年7月,姚晨成为了微博上第一个拥有1000万粉丝的微博用户,一举夺得“微博女王”的称号。

    我很同意昨天有一个粉丝的观点,流量的出现是必然,只是我们走了太多的弯路,这弯路直到现在才得以纠正。

    好了,接着说回娱乐圈,2011年那一年的巨大转折除了科技方面,还有娱乐事业,那一年杨幂主演的《宫锁心玉》因为于正的营销策略迅速走红,“穿越”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小说里的词语,在那几年更新换代出现了数千种不同版本的故事。

    而杨幂的事业转折点,就是这一年。

    还记得,网络上一直流传的一个梗吗?“这段视频的bgm是什么?”“爱的供养,再问自杀!”,这个梗的流传足以说明《爱的供养》这首歌有多红,而演唱者、同时又是电视剧主演的杨幂,自然而然成为了各大门户哄抢的对象。拍完《宫》以后的杨幂立马推出了自己的个人专辑,虽然我们都只听过《爱的供养》,但没关系,一招鲜,吃遍天。

    哪怕她现场唱这首歌总是车祸,总是破音,总是唱不上去,但是粉丝就是喜欢,观众就是喜欢,就算她只有一首歌能听,她也可以成为CCTV-MTV音乐盛典最受欢迎女歌手,在各大网站、各大晚会一遍一遍的唱着《再问自杀》。

    杨幂是想过要进军歌坛的,否则也不会签约少城时代,不过。。。大概唱过现场以后,她就放弃了这样的念头吧。

    中国首部票房接近一亿的大烂片是哪一部?是杨幂和陈小春主演的《孤岛惊魂》。

    坦白讲,我曾经真情实感的喜欢过杨幂,不过我喜欢的是郭襄,《宫》虽然没怎么看,但我还是跟上了她的脚步,带着喜欢的女孩儿去电影院看了《孤岛惊魂》,看完以后,真的很心疼自己的钱包。

    无意吹嘘,小时候我被林正英的《僵尸》系列吓到半夜不敢睡觉,为了练胆子,我半夜看完了三部美国版《咒怨》和好几部《电锯惊魂》,但我打死没有想到,原来恐怖片、惊悚片还能这么拍。

    但无妨,我一个观众不喜欢,并不影响这部片子拿下8900万票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票房即将破亿(如果再厚脸皮的多上映几天的话)的大烂片。

    杨幂显然尝到了这样拍戏的甜头,所以当造星好手、霸道总裁郭敬明强势转行,从作家跳跃到导演的时候,杨幂义不容辞立马顶上,因为在赚快钱这方面,杨幂和郭敬明本质上属于同一种人。虽然不能苟同郭敬明故事里的三观和他的一些文笔观点,但你不得不承认,郭敬明在营销方面着实是一个天才,明明只是一个写作文的,忽然就变成了火遍全国的郭小四,自己开了公司办了杂志,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在为他笔下的人物落泪,硬生生让非主流文化的45°角拍照成为主流拍摄手法,成功地隐去了自己个子不算太高这个缺点,只让大家记住了他精雕细琢的脸,他,真的很有一套。

    同样的手法,他又成功了,小说《小时代》系列书迷本就众多,小说IP改电影的手段在那个年代还不够流行,他独树一帜,请来那两年的当红小花小生,打造了属于郭敬明自己的“小时代宇宙”,这个时候,才是娱乐圈流量时代的正式开启之日。

    男主角之一的柯震东,成功从一个原本只有7800万票房(只算内地)电影的小演员,变身为18亿票房系列电影男主,这流量,当今可真没人能比。

    简单举个例子就好,《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女主陈妍希,拍完这部电影以后就没有了大动作,本来颜值不算差的敖犬也没有成功翻红,只有柯震东机智的合作了郭敬明,才杀出了一条血路,力压当时众多老前辈,比如郑元畅,比如阮经天。

    最实际的例子就是另一位男主角陈学冬,原本查无此人,忽然变身为了炙手可热的大众情人,那个时候最厉害的两个流量男星,除了柯震东,就是陈学冬了吧,毕竟,那也是他们唯一的巅峰时期,毕竟,“柯震东还是个孩子,请你们放过他”这种话,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听见了。

    这之后,才是四大流量的天下,你们别忘了,哪怕是顶级流量吴亦凡,在刚回国的时候,都还要去再唱一次《时间煮雨》,蹭一下《小时代》的热度。

    所以我真的很佩服郭敬明的眼光,没有流量的说法,流量我自己造;IP没听说过,我也自己造,你管外界是好评还是差评,能赚到钱我就给好评。

    你别看郭敬明现在没发力了,可他的《爵迹》系列,可是几乎笼络了全网的流量大户: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TFBOYS的三小只,杨幂。。。和所有流量的发展路线一样,刚解约回国的吴亦凡,唱了大热IP的主题曲《时间煮雨》;鹿晗,搭上大热女艺人杨幂的转型顺风车,出演了电影《我是证人》。

    李易峰,原本已经被人遗忘的十八线前选秀人气歌手,借着杨幂《古剑奇谭》的东风硬是坐上了四大流量的位置;杨洋,合作了爆款女艺人郑爽,肖奈大神重新逆转了大家对“霸道总裁”的看法(原来不是只有黄晓明会油腻)。

    至此,四大流量成功登上王座,成为每个艺人可望而不可求的巅峰人物。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你会发现四大流量的成功,和时机有很重要的关系,如今大部分的流量都是在复制他们的老路,或者说,复制了杨幂和韩庚的老路。

    这样的例子我能给你举很多,说个最典型的吧:网剧走红的男艺人胡一天,走红前先唱一首主题曲,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音乐专业出身,唱就完事儿了,走红后为了保持热度,频繁出现在各大综艺上,也不管自己上去到底是干嘛的,帅就完事儿了。

    熟悉吗?现在哪一个流量,不是唱着歌,拍着戏,录着综艺,接着代言,轻轻松松就成为了新晋流量呢?

    而杨幂也不过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走自己的老路罢了。

    她搭档冯绍峰拍的《宫》红了,她想再搭档一次冯绍峰,结果《虎符传奇》凉了。

    她和刘恺威的《如意》因为恋情和“改编自琼瑶原著”的原因关注度极高,她想再被关注一次,结果《盛夏晚晴天》凉了。

    《亲爱的翻译官》红了,她又想再“官”一次,结果《谈判官》凉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带红了赵又廷,想再扶摇三千尺,《扶摇》凉了。

    《绣春刀2》因为大咖众多反响还不错,结果《宝贝儿》又凉了。这不就是行业现状吗?

    吴亦凡一句“你有freestyle吗”,让他成为了说唱界的young og;第二年再播一次,嘲讽之声越发严重。

    杨洋立起了霸道总裁的flag收割大片粉丝,最终因为油腻过了头被全网吐槽终于收敛。

    AngelaBaby因为《奔跑吧兄弟》这个还挺新鲜的真人秀圈了不少路人粉,不服输的女神人设着实讨喜,同时三线的李晨变成了大黑牛,实力派邓超忽然成了玩梗大王,只有一个代表作的陈赫延续了自己贱兮兮的路线继续走红。。。

    然后,就没有了然后,baby一演戏就让刘德华震惊,原本老实的大黑牛终于被翻出了插刀教黑历史,玩梗过了头的邓超强行搞笑令人直呼尴尬,让陈赫走红的综艺最后甚至宁愿割舍掉他以求自保。

    曾经帮助他们走红的人气,最终也因为过量消费反噬到了自己。事实上,流量这个词正式的走红和兴起,也就是最近三年左右的时间,从吴亦凡他们回国开始算起,满打满算三年,就已经将流量所带来的优势全部消耗殆尽。

    这实在太简单了,顶级流量吴亦凡、李易峰和鹿晗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我是证人》,《怦然星动》,一个票房2.87亿,一个票房2.15亿,一个票房1.9亿;一个豆瓣评分4.9,一个豆瓣评分6.1,一个豆瓣评分4.2;两个及格分都不够,一个勉勉强强到达及格线。《老炮儿》不计入统计,因为里面能打的实力派太多了,还真分不清到底是谁厉害。

    流量们主演的大部分电影,都是票房盈利,口碑惨淡,稍微惨一点的,像杨洋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吴磊的《阿修罗》,票房口碑双扑街,怎么救都救不回来,也只有到投资人们都亏的血本无归了,他们才会想起来,妈蛋,我到底为什么要用流量?

    最后,鸣谢一下成功推动流量们再上一层楼的新浪微博,他们推出的超级话题功能,不仅实打实的让追星族有了新去处,也成功挽救了他们的市场(本来差点被腾讯干下去了),感谢杨幂、郭敬明们的出现,成功让中国流量崛起,也成功让他们没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流量”发展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av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