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书是消遣类的书,这类书曾占据了我生命中大部分的闲暇时光。
我小时候住在一个狭小的阁楼里,爸妈是双职工,隔壁阿婆把幼儿园的我领回家就锁屋里了。那时候的我,除却几本小书,一个布娃娃和录音机,几乎没有什么玩具。每天晚上妈妈睡觉前会和我讲故事,只是讲不了几句,疲惫的她就已经睡眼朦胧了。我总是体贴地说,姆妈,你睡吧。
话音刚落,妈妈就沉沉地睡去了。只留下听了开头或者半吊子的我在想,这后面的故事到底说的是撒呢?由于每天都不能听一个完整的故事,为此我下定决心要多认字,自己学会看书。所以,我比一般的孩子认字都要早,要多。
那些书陪伴我度过了寂寥的童年时光,自然也养成了我读书的习惯。所以朋友前几天留言说,你发烧半夜醒来居然看书太了不起了,太辛苦了。她们都不知道,阅读,真的是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因为是它们,让我忘却了孤独,带我走入了另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后来,大环境好了起来。家里也有余钱给我买书,几乎市面上所有的童话书,我都有。还包括凡尔纳的系列书籍等,那时的书不像现在,引进一套书很慢很慢。正是这种期待,让我对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视若珍宝地阅读,而不是草草略过。
后来嘛,长大了,我的大舅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放假总是去他那里看书。别说是古龙金庸了,我到后来连吉龙全庸都看完了。至于言情小说啊,还有一些漫画,都看过。
因为我嗜书如命,学业也不重,我就在求学期间,看完了大部分市面上的名著。包括后来所谓的先锋作家的作品,那时候还流行无头无脑的呻吟文学,反正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讲什么的小说,我都能硬着头皮看下去了。
等上班以后,就看看悬疑、谍战小说,包括最初的网文,还都挺好看的。所以,杂书我真没少看过。杂书,不是不好,只是智慧太少。除了经典的作品,大多数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若说对我有什么帮助,可能就是给了我一些语感和并没有实体的纯脑洞,也算对我现今的写作有些帮助吧。
真正开始读书,那要算这一年多吧。是来了简书以后,向大家学习以后,才算是刚入门。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老规矩,后续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