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招不来,偃骞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自天高出,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辛弃疾的形象一直是赳赳武夫,怀才不遇。然而这首诗却让我们耳目一新,这是一个清晰的文人写照。
像一个不愿折腰的大山巍峨不屈,然而没有人可怜,所以威武刚直而又略显孤独寂寞冷。明月从山头升起,辛弃疾像它一样高洁,可是同样本自天上,可是依然是无朋无亲,同样是高洁立世,可是换来的仍然是曲高和寡。
明月,青山,清晰,多年前的离骚屈子,以及作者自己,他们跨越时空互相欣赏,谈笑风生,虽然我们也羡慕他们的浪漫,然而细品全是孤独。一种远离人群的孤独。
这就是旷世的孤独。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就是孤独。
这是文人自己的孤独。多年来,我们都对它有着故作清高的偏见,有着旁观者,社会人的同情。然而,这都是深深的误解。它并不是贬义词,它并不是痛苦,相反它是一种属于少数人的自我表达,是一种高贵典雅神奇的品质。
那么普通人有没有孤独呢?其实我们也有。只是我们的孤独的发生都染上了柴米油盐的味道。我们只需要钱就可以解决大部分。而辛弃疾等人关注的却是超脱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把天下苍生扛在了肩上,所以他们的孤独显得更深沉,更与众不同。虽然同为孤独,可是
其次,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世俗中的我们能感到痛苦,能感受到孤独。我们不会,也不能写出来。我们可以聊天,可以哭诉,可以喝酒……总之,我们可以轻易的找到同类项,找到子集,找到很多的方式排遣。甚至,随着物质环境的变化,我们的大部分孤独会自然地融化消解在自己的琐碎的忙碌中。可是他们却不能这样表达,因为茫茫人海,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法走近心底的路人甲乙丙丁罢了。没有知音,那些通俗的表达一直显得苍白无力。于是他们选择了永恒的自然,选择了跨越时空的古人,他们隔空对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字,流传千古。最后,我们作为来者,一读再读,读到了伟大,读到了寂寞,读到了自己,然后击节赞赏,泪流满面。
百年孤独里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从出生,成长,相爱,成功或者失败,孤独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是的,我们都无法逃脱孤独,然而孤独却千千万万。辛弃疾的孤独属于自己,和我们俗人的牢骚痛苦寂寞大相径庭。正如叔本华所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他是那种孤独如月,寂寞却闪闪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