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人有多可怕?

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人有多可怕?

作者: 小木头大马尾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20:04 被阅读130次

能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人,才是真的努力。

不管有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对于他们来说,努力不是一个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以前公司有个同事,快四十岁了,他在一线门户做过电商一把手,后来出来单干,又经历过两次创业。无论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当老板,他保持着每周工作 100 小时以上的习惯。但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却从来没感到过“痛苦,难受,度日如年”。创业之路,百转千回,困难挫折如同家常便饭,但他的目光并没因此暗淡。他相信,“人生本来就是由开心和不开心串起来的”。他的事业做得不小。但他有一件特质,尤其吸引我的注意:努力常态化。

这点特质,在很多知名的大佬身上都能看见。你看他们: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写方案;年会狂欢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改合同;高铁上、机场里,用手机写稿子,回邮件。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

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在我的视角里,这些点点滴滴、无人关注的努力,才是真努力。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常态化努力的对面,是间歇式努力。你办了一张健身卡,决心重塑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1 月 1 日开始,12 月 31 日到期,中间只去过两次。你买了英语六级的单词书,占了图书馆的座位,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最后脑子里,除了对 abandon 滚瓜烂熟,什么也没留下。你朝九晚五地上班,你浑浑噩噩地过活。你觉得百无聊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你决定每天下班回家后,拿出两个小时充电和学习……回家的那一瞬间,着了魔一样,懒神附体:凌云壮志滚一边去,打开电视,端上平板,舒服窝在沙发里。你的生活特别像那本六级单词书:书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无数次,页角都皱了;但后边的内容,崭新如初,少有触及。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又是关乎成败的大事。这些细节, 折射出的是努力的属性。

努力常态化是牛逼与否的分水岭,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轨迹。多数人只是在热血和堕落间徘徊:一段时间,猛冲猛打,自己感动哭了;一段时间,懒散放纵,行尸走肉一般。

我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都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都有过奋进狂飙、强力输出的经历。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我们有时候会想,“我都努力过了,为什么还是没得到好运气”。实际上,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高中时,同桌和我的关系,类似于皇马巴萨。她是最令我胆寒的人:下午期末考试完毕,晚上还默默去自习——连半天都不让人休息。我心都要碎了。可怕之处在于,她风轻云淡,面沉似水。一切发生的如此自然,不需自我说服,不需心理建设……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努力常态化的人最可怕:对这些人来说,努力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不管有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是:干活看心情。状态不好,身体微恙,就不干活了?不存在的。这么娇贵,哪里是成事的样子。你玩王者荣耀,刷微信淘宝,需要心理建设么,需要状态好么?

当年彭德怀在左权县召集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连坐都坐不稳,彭将军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画面虽然醉人,这才是成事的状态啊。你当兵打仗,事情来了,你说我今天心情不好。那你不做炮灰谁做炮灰啊。

顺丰这些年高歌猛进,气势如虹,和老板王卫的职业习惯不无关系:创业二十年,每天工作 14 小时是太正常的事。王是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变革创新,就会觉得危机四伏。地产大佬罗康瑞是瑞安集团的主席,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罗的崛起,可不光靠家里:大学毕业,找家里借了十万块,整整七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一天休息……于是才崭露头角,小有名声。朋友在广州面试了几家游戏公司,都是要求一周上六天班,每天朝九晚九,而且这是广州行业常态。你以为你很努力了,可在别人眼中只是基本工作要求而已。广东的游戏做的那么好,奖金发那么多,有它的基础逻辑。都说勤能补拙,更何况人家"拙"么?大学同学就职于经纬中国。 他有绚丽的履历和出众的能力,情智双高,犀利通透。安逸不在他的字典里:“除了吃喝拉撒,经纬是我生活的全部”…… 看了他的状态,多少能理解经纬的牛逼了。

我不是“工作玩命”的拥趸,我厌恶“要成功,先发疯”之类的毒鸡汤。我认为,任何透支身体去工作的行为都是不明智、不值得的……但实际情况是,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 5 至 8 年、每周 7×12 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一个草根,想在北京有所成就,每周 60 个小时的工作量是标准配置。5×8 小时的时间表,远远不足以支撑你出人头地的。你家境平平、智商普通,你只是玩玩打打、优哉游哉地做一做,就想成功,凭什么?我不认为那个运气万里挑一的人是你。刚加了两次班,就觉好感爆棚、天下在手,这样的人注定没有出息。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270:努力》里也提到,很多人会沉浸于虚假的努力中,甚至还很容易自我感动:哇,我是如此的努力。而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工作时间是表象,它的本质是努力常态化。它保证不了你成功,它只是基本配置。它需要你坚持不懈,需要数年一日,需要持续输出,需要你有坚如磐石的耐心。有多大耐心,才配得上多大野心。没毛病。这是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努力无用的论调,变得非常受欢迎。

我们说,“人的命运,不光依靠个人努力,也要依赖历史进程”。话虽如此,但不能抹杀了努力的意义。努力无用也好,阶级固化也罢,多数时候,是不努力者的借口。一个人,连力气都没有用尽,还谈什么方法、理想和人生?在我的公式里:成就 = 天赋 × 运气 × 努力。其中,只有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东西。努力当然是有用的,扪心自问,你做 12 个小时是不是就比 8 个小时更有产出?如果不是,那你也太弱了,别折腾了,找个地方养老吧。这里的努力,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月两月,甚至可能要一两年才能看出端倪。可惜大多数人在回报来临之前,选择了放弃。努力一两下就有回报?哪有这样的好事。生孩子都要十个月。我们总认为付出够多,得到太少。其实,还是付出的不够:一般的,把付出打一折,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才符合世界运行的规律。持续而稳定的输出十分重要:拆开来看,只是一件件的小事;时间长远,便是天与地的距离。这就是努力常态的意义。

当努力的因子融入你的血液,当努力对你根本不算一个要求,相信我,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新的自己。

相关文章

  • 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人有多可怕?

    能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人,才是真的努力。 不管有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对于...

  • 常态化努力有多“可怕”?

    现在回想起来,高中时期接触到的一群学霸中有一位让今天的我受益匪浅。 她是一个女孩子,外貌偏壮并不吸引人,但所有人都...

  • 把努力变成常态

    今天晚上又刷了两个小时的微博,一刷,就停不下来了。 今天,3月又过去一半了,日子总是在仓促中奔走。 如果我不能掌握...

  • 努力的人有多可怕

    三点多一点,我说的是凌晨三点多一点,竟能够做到自然醒,就因为睡觉前,提醒了自己两次,一定要在六点半之前,把自己的改...

  • 碎片化的人生有多可怕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立志,立志的最根本意义在于把人生聚焦,人生聚焦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让人做到“君子不役与物”。不失...

  • 情绪化的人有多可怕

    情绪化的人就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不但“炸伤别人”也会波及自身;情绪化的人说白了就...

  • 如何从间歇性努力到常态化努力?

    大部分人都有过热血的时候,如何把间歇性努力变成常态化努力?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也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学...

  • 努力常态化

    我有一特征,就是:努力常态化。 这点特质,在我认识的许多大牛身上都能看见。 我不会觉得我做的事情多了不起;也不会被...

  • 常态化努力

    5×8、5×12、100小时,只有不断学习你才能留在原点,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在你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常见吧,王健林一天...

  • 努力常态化

    昨天听了也只也非老铁的分享之后,其实心里也冒出了很多想法。不一定要让自己非得一下子有翻天覆地的改变,才算有所成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人有多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jq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