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经常会让我帮他去小店买东西跑腿,没次买完剩下的零钱都会给我当作报酬,时间一常我也能存下一些钱,我一般也不怎么花,在我的同伴中,我算是比较富裕的那种。上了初中以后,因为要住校,吃饭,零用,一周才回家一次,所以手上可以支配的钱就多了起来,虽然我家也不算富裕,但比一般的同学好很多了。我不乱花钱,也懂得节省,所以每周的生活费都有一点点小节余。
可是有些人就不是这样了,我们班有好些同学都是靠借钱渡日,其实他们的父母也给了他们足够的钱,有些比我的多得多,可是他们只想消费,不去计划,以至于没钱时饿肚子,或者这周钱,下周又还,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有个女同学,长期向我借钱,每次她都说得很漂亮,说下周一来就还,还说她家离我姑家近,不会骗人什的,我倒不是相信了她一定会还钱,更多的是不忍心看她没钱吃饭,想着我的钱确实有节余,所以每次都借给了她,她还算是讲信用吧,好像每周她都给我还钱了,但是她借的次数太多了,有时候一周要借几次,以至于有时候她有没有还给我我都记不清了,其实有好多次都没还,可她非说还了,我又不好意思再要。我自己在金钱方面严于律己,她借着我的钱到处显摆。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仁慈的错误,后面我实在不想借钱给她了,可我总是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直到毕业才摆脱。
中专时依旧有着相同的经历,只是借钱的次数少了些,也是固定的一个人,也是一个爱面子的人,除了我,谁也不知道她家境贫困,谁也不知道她的钱是借的,直到有一次她竟然帮别人,一个我不太熟的人借我的钱,虽然是300,可我是学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才1500,我们班有家庭困难的人一学期才用5、600。我拒绝了,以后就实习,毕业了,基本也没找我借钱了。
这是我自己的经历,我家里的就更令人伤心,曾经我的爷爷也是一个德高望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承包了很多工程,两个村的劳动力都跟着他做工,在别人眼里他是个有钱的人。会借钱给艰苦创业的青年,会拿自己的钱垫付工人的工资……
他曾经的一个要好的朋友,向村集体借钱做生意,到期了还不上,他立下字据,把我爷爷将发的工程款挪给他,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爷爷早就垫付给工人工资了,他没有还,我爷爷重病需要钱救命,他还是不还。他并不是过得不好,他的儿子们当大老板,他也衣食无忧,可每次向他要钱,他就百般推脱,说自己被骗,说自己身无分文。爷爷到死也没有收回这笔血汗钱,没钱治病时,只能伤心落泪。上世纪八十年代借的一万元,到爷爷去世时已快20年,这么大的一笔钱对一个农民家庭有多么的重要。
我的爷爷到死,遭受了如此惨痛的代价!
我及我家人的经历告诉我,不能轻易借钱给别人,除了直系亲属,除了对我恩重如山的人。在金钱面前,所有的情都可能变质!更何况有些人本来也没有那么亲,如果你让人觉得你是个烂好人的时候恰恰是你恶梦的开始。
现在想想,如果我不借钱给我同学,她也不会饿死,或许他会借别人的,借不到她也就没有潇洒的资本了,也许就是我这样的面皮薄的人成全了她们的虚荣。
儿时的小钱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也跟我们成年人之间金钱处理关系道理一样。亲情在金钱方面虽然有可能也会变色,更何况是其他人呢。但至亲至爱即使不还钱我也愿意付出,而我的能力也有限,不可能承受更多,其他的人,有能力小的帮扶可以,不借钱往来,这是我的原则。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我自私,但我只想说,这个世界上,我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自己的家人。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命运的第一负责人,我是成年人,普通人,我要经营自己的小家,有点余力也只是帮扶至亲至爱,没有多余的资本。借钱借的不是信任,而是借的情谊信用是世界上最虚无缥缈的东西。如果哪一天我富裕到可以任信借钱,不指望收回,也许就不一样了。否则与其因为钱的事情亲戚反目,还不如一开始就拒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