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说会把那个帖子一直更新下去,但已经很久没更新了。我删了她的微信,因为她老发鞋子的广告,她做微商,看起来生意不错。
我觉得专心赚钱的人,一定不会专心写字,果然,她宣布结束那个帖子,而新帖子开张多日。
我也去看了,和这个帖子类似,内容大同小异,换了一个更取悦人的名字,继续取悦从没看过的人。
而她和朋友的故事,到此为止,朋友开店做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情感交集。
她自己也忙着挣钱,大家都很忙,没有谁再记录那些无聊的破事。
在天涯充的十块钱,似乎打赏不完了,似乎再也找不到让我这个穷光蛋打赏的理由。
谁都比我有钱,不经意间的照片就露出个方向盘。
在现实中也越来越不想扎堆,有大半年没去水藤打乒乓球,好多人名字都不记得了,微信群里,他们的信息数量最多,不想放弃乒乓球,但就是不想和他们在一起。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工作悠闲,生活惬意,而我体力活出身,年前摩托车放桑植后,再也没有动力骑半小时自行车到水藤找他们打球。
看来我不属于那个圈子。
冬年两口子,陈,杨科,张薇,几个经常一起吃饭,也有叫到我,开始参加,后来不去了,按说我们是老乡,同龄人,应是一个圈子,可就是不能融入。
陈就不说了,经常和我吵架,其他人都算陈朋友,不是我的。冬年是陈的发小,杨科是陈的小学同学,同时介绍冬年老公到厂里跟他学喷油,张薇是陈同学,并介绍陈和冬年到金盛雅上班,个人直觉杨科在追张薇。
感觉他们几个,都是因为利益驱使在一起,我在其中,会常常被问今天在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以后做什么,我说的话,对他们而言没有兴趣,他们说的,我也提不起兴趣。
但不管怎么掩饰,我知道都过得不容易,在看似潇洒的背后潜藏危机,或者是不幸。
比如杨科,父母搞婚外情被老乡当场抓现行,自己又离婚带一个孩子,张薇也离婚一个人带一个5岁的孩子,和瞿晨读一个幼儿园。
冬年两口子出来打工,家里留下八十多的老父母(生的迟)带两个小孩,一个6岁一个1岁,其中的老爹身体不好,老妈照顾三个还要喂猪种菜卖。可以想象,那两小孩过的什么日子。
或许,都已经在为生存劳作的过程中麻木,容不下太多感慨与感性,比如冬年说想小孩,也没见过流一滴眼泪,杨科的家庭,也没见对外人提半个字,张薇那么漂亮,也没听说离婚的原因。或许每个人的痛,都麻木了,没有办法提及。
我多希望大家敞开心扉聊一聊,放下职业属性,放下面子和防备,虽然,我们不一定是朋友。
我也希望出现在聚会的场合,大家抛开面子,虚伪和矫情,随意说一说,讲一讲,聊一聊。
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我没变,但很多人变了,比如有钱了,语气也不一样,当官了,态度也不一样,即使他别的没变,但眼光变了,容不下运动裤与布鞋,崇尚西装皮鞋高档休闲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