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家侗寨“化字炉”

罗家侗寨“化字炉”

作者: 黔东南身边事 | 来源:发表于2020-10-31 19:40 被阅读0次

    化字炉

    在天柱县高酿镇丰保村罗家侗寨约五百米处有个三圣宫,四面田园围着,站在三圣宫上面抬眼望去,整个高酿大坝尽收眼底。三圣宫是清朝嘉庆年间产物,由当时的寨中知名绅士罗再趋、罗顺技化首发起,凑足了散银三百余两,物质捐贡百十余件,用两年多时间修建而成。宫址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独树一帜,雄浑一体,首翘竣严,衬眼入目。

    在三圣宫左侧的一块平地上,伫立着一个灰色的砖塔,为罗家寨祖先所创的化字炉。高炉只供烧纸化字所用,没有附属的其它设施。村寨自开寨以来,对乡土人才与文化的景仰首重于一切,历朝历代的文化人都立有规矩。化字炉初建于民国元年,首创为罗氏晚清举人罗经邦,距今已近百余年,当时由罗家寨的专人看守佑护,祖上所创立的化字炉意义在于对文化传承者的知遇与知识来之不易的尊重与敬畏,大凡村子里的带有字迹的纸片、图片、对联的更替纸、废书页的不用,都得带回化字炉前烧掉焚毁,不准用在茅厕里作为擦拭玷污的盲目受用,以辱没先人苦读文字的艰辛以及对文字的糟蹋,焚烧化掉是三寨人当时对文脉最大的念及与尊重。

    “这是我们寨上唯一能够标明文化的重要物件,它能充分体现村寨对于文化的重视,还有对人脉文脉的一大关怀”。

    “一个寨子对于文化的重视与否,不单单是嘴巴上说说,我们寨就以此为标范,足以证明当时文字在这儿足以得到极大的拥戴与激励后人的佐证”。

    “化字炉是我们寨子的宝贝,是祖先们用真诚的行动与心血助建而成的,看到它,仿佛看到先人时时都在教化着我们,激励后人不往祖辈,奋力拼搏,积极向上,争当时代的宠儿”。

    化字炉高近三米,长宽各一米左右,是一个以正方形为底的尖塔建筑。分为一、二、三个层面,最高为一个顶层,是尖而利的顶,像一把雄剑一样直刺苍穹。第一层高约一米,有六个面现,均用砖头斜砌,向面开阔,相当足富直观感,寓意隽永。第二层高一米见底,底盘要比第一层大许多,也是六个层面,是用较大较长的蓝砖围砌而成,规模要磅礴杂庞,面硬、面盈、多菱角,非常入目衬眼,有立体魔幻、正反双面直观感觉动效。第三个层面高为一米多点,有四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是用红砖围砌,为正方形,边阔为一米见方,各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展醒标,示意化字炉向四面阔开伸出,焚时烟雾瓢冉霎散,化作烟尘天外飞。最底层是一个火炉,是个稍大的火炉堂,分作上下两层,上层是用草木灰铺垫,供来客化钱烧纸,较大的口径向外拱着开敞,往外溢放,最下层是与地面接触的边底,呈正方形,有较阔的空间,专门用来堆装从上往下掉的纸灰垢污物质,待灰垢满后,专门看护人就得送往寨子里一个专装垃圾的木桶中,之后再由寨佬送到一处需用灰废的地方。

    化字炉旁边有一块石碑,记载着三圣宫的来龙去脉,是三圣宫存于时间的活见证,坦坦荡荡地留住了一个年代所处事物的留影毕念,标市一个时代对文化所展示的精华净化的回眸。

    2012年8月15日,罗家寨村民自发性捐款,以龙仙芝、龙淑贞、张云姑三人为牵头重修三圣宫的序幕徐徐拉开了。新的建筑就在老建筑的前边,两下相距不超过五米,占地面积两百多平方米,呈人字形,两边分开,各柱着三根檩木,中间有椽皮洞穿,码成横竖相当的口字型规模,顶檩将双面一破而开,构成了两面倒水的趋势。宫前宫后左拐右及均有排水沟,屋顶用红瓦覆盖着,面向坐西朝东。

    面前有一个较大的场坪,里屋是三个套间,分成左右两个大间。中间兀着两根圆木紧扎,顶梁为一根粗大的圆木,横梁各限三根,支撑着一个顶板,呈交叉形,稳固而定性,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右间的进深为十二米,呈长方形,靠前边有一个特大的窗户,窗户长约三米,宽为一米,两边都粉刷着雪白的面墙,靠后墙的位置上有一个长约两米,宽为一米的水泥结构平台,以用来置放三尊圣人的塑像,底下仍然是放着香炉草灰,以供来人烧钱化纸之备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家侗寨“化字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qe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