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文主义,泛指极端的民族主义和主张战争的情绪,把自身名族利益看的高于一切,主张对其他民族进行奴役和征服。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继承了沙皇俄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其大国沙文主义的依旧倾向比较明显。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留学苏联和学习俄语的热潮。为加强两国在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的合作,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协议》等相关协议。 当时的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却依旧和苏联发生了种种不愉快。比如就二战后日本在东北遗留下来的财产问题达成协议,协议明确了苏联撤出东北并交接遗留财产,可事实是苏联带走了所有的贵重物资,只是留下了一大堆的空厂房。接着是在中苏的经济贸易中,苏联有意提高卢布的币值,而将人民币的币值压得很低,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苏矛盾激化的最集中的体现,是苏联在中国东北陈兵百万,建立了针对中国的导弹系统,持续的挑起边境冲突。
布拉格之春在欧洲领域则表现在对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的控制上,当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尝试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国情的政治经济举措。有的国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改革,出现了“布拉格之春”。而这种新社会主义模式引起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不满,随即华沙条约盟军开始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占领。“布拉格之春”的夭折,也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之一。
此外,苏联依仗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核威慑,在亚洲对阿富汗实施军事侵略,于非洲出兵索马里,虽然说最后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也充分体现了苏联军事扩张倾向和沙文主义传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