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对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
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肌肉男,那么就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力量训练。与此类似,如果要想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
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或者,换个说法:
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从应用的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我们经常会推测现象背后的假设,但是我们总把我们的假设当作事实,没有能力区分假设与事实,也就无从对我们的假设进行改进。
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跳跃性假设,便是一种把对现象的假设当作事实的情况。
再比如,古人会把产生雷电的可能假设之一:有雷公电母主宰当作事实,进一步产生祭祀和崇拜行为。
现代人也一样,2015年的一则新闻是:“夫妻幻想中500万元彩票讨论中分配不均打架报警”,这算是把假设当成事实的经典案例了吧。
一个硬性技能要求:高水平的反思能力。
什么是高水平的反思能力?
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便会遇到一个大问题:要培养坚持反思的习惯,首先要解决反思写什么的事情。要不然会因为没什么可写,硬逼自己写,就写成流水账了。这样的话,每日反思这件事情就很难坚持下去。毕竟谁也不是傻瓜,会一直做没意义的事情。
只有发生大事后,才值得进行反思,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比较重要的大事发生后,当然应该反思,但是,决定你在事情中的表现,却是一个个的小事——临场的发挥、沟通的技巧、心态的调整。
因此,想要在关键时刻有更好的表现,就应该通过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个细节反思来改进提升。因此记反思曰志就很有效果:
一个人的信誉要从履行每一个小的承诺做起,而我们大多数人很容易忽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口承诺的事情。你答应了别人,哪怕在你看来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别人很可能记在心上。如果你忘记了处理,别人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对你的评价要调低一点。原来自己随口答应别人的“好的”、“行”,都是自己的承诺啊,可自己真正认真对待,用心去做的有多少?
反思内容中增加了一条:检查承诺。
于是,在日记中提醒自己注意两件事情:
1、答应别人的事情,尽可能第一时间记录下来,避免遗忘。
2、轻易不给出承诺。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到,再答应。
因此,反思日志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入手,就能找到帮助我们改进的办法。这一点特别重要,坚持记录反思日志后发现,只有把思考过程,甚至身体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记录,在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于年龄,
甚至不是来自于经验,
而是来自于对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人的进步和行为的改变,往往源自于反馈。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是不会改进的。
反思日记,是一个帮助我们主动对行为影响进行反馈的工具。
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去对自己行为的可能影响进行主动管理。
我们往往是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遇到很大的困难,把自己逼到一定状况的时候,才会去反思。
而反思日记,是把反思这一个偶发的行为变成了主动的、持续的行为。
过去你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入反思和思考,可能要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才有一次。
其实,不是这两三个月,或者半年之间,我们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而是这些细节被我们忽视了——这些宝贵的改进空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
现在,你把反思反馈的频率强化到每天都发生,实际是在把成长的经验点一个一个积攒起来。
如果能力增长是一条曲线的话,偶尔反思一下的人增长曲线的斜率很缓的;
每天坚持反思,从生活经历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人,增长曲线的斜率就陡得多。
这便是利用反思构建自己看不见的竞争力的关键你要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多么简单的的办法啊!
但是又有几个人会在自己反思的时候,提前设定好要实现的目标,每天与之比较呢?
如果你要减肥,你会在每天记录并比较今天的摄入热量符合标准吗?
如果你要增进人际关系,你会在每天记录并比较自己的行动是否有效吗?
如果你要提升逻辑能力,你会比较自己今天的分析内容和期望目标之间有什么差距吗?
很多人都读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但是真正能够做到每天践行的人微乎其微。
对标反思:
(1)每日反思对标,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
记录每天对标的结果,让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积极地坚持反思、提升自我,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因此,坚持对标记录,能够通过正反馈,加速习惯的养成。
(2)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就像心理学中讲我们可以通过self talk来与潜意识对话,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认知。
(3)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中“对标管理”方法,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对标的过程标准化为:对标——对表——对照三个流程,让你的反思日记在对表环节,更加精细和易于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对标管理”
要想进行高效能的反思,一定有方法。
一、结构化反思内容
每天的反思日记,包含9个方面:
1、去年今日:回顾去年今天发生的事情和反思。
2、昨日记录:记录回顾昨天值得记录的事情。
3、感恩日记:我们常常把别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感恩日记让我更敏感、主动地去理解别人的付出——没有谁天生有义务为你付出。我的切身体会是:我越对生活和他人感恩,内心反而越感受到丰盛和幸福。
4、承诺日记:此前的文章提到过,记录自己随口答应的“好的”
5、反思日记:记录昨天自认为做得不好的地方,为什么,如何改进?
6、人脉日记:记录昨天结识的新朋友或者和老朋友的联系,想想自己怎么能够帮助他们。
7、管理日记:这和我的工作职责有关,主要记录我在团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或处理得好的事情。
8、身体状况:每日记录自己的身体数据和运动、饮食情况。后来用了云端的体重数据记录,但是运动量还是会直接记录进行比较。
9、昨日新知/未来日记:记录昨天新学到的知识或者收获,有时候也会站在未来看今天的自己,审视自己今天的角色和应该采取的行动。
二、把生活案例化
书中的案例是来自于现实生活,那我为什么不能把我的现实生活作为案例来研究分析呢?
这个思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原来我可以把看似平淡的每日生活,编辑成案例,分析问题!
比如,当我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后,我会在记日记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案例化——记录问题产生的背景、现在的主要冲突,我接下来应该采取的策略和行动,我期望实现的预期目标。
这个方法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当我按照我的思考采取行动之后,可以回过头来比较实际的效果和当初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别,从而找到未来遇到类似问题的改进办法。
三、联想与联结
其实反思日记最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创造和重新认识已有的知识。
在反思的过程中,分析和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做得好的地方的时候,一定会提醒自己进行跨界的联想和联结:
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我听说过还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者有做得更好的吗?
这种在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联想和联结,将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看到其背后相似的规律。这对我们洞察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人情&事理
所有问题的反思,最终应当落脚到两个层面:
一是反思事情背后的心理学依据;二是反思事情背后深层次的规律。
在反思后将结论归于“心理学”+“事情规律”的方法,简称为“人情&事理”。
之所以会归结于这两个层面,其实无非是这个世界的事情都是人在做,因此,影响事情结果的就是人的心理规律与事情规律,只要能够洞察这两个层面的规律,就能找到解决好事情的规律。
曰记案例
【管理日记】
《创新者的窘境》,其中提到“很多企业的失败是源自于其最成功的时候。”
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解释——人一旦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就会把原因归结于自己多么聪明,自己很能干等,这就是自我归因偏差,而没考虑到很多时候是时机、运气的问题。
正如张瑞敏说的: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这也像过去自己读书的时候,一次成绩考得好了,之后就容易骄傲自满,结果下一次就会摔跟头。
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批判反省能力,越是取得成绩时,越需要冷静地看待自己。人就是这样,容易意得志满,这是天性,很难一下子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将这种心理因素减少到可控的范围内。
因此,对自己而言,应当以终为始地思考:我在什么时候,如何应用我自己的错误清单呢?比如在招聘人员,在工作安排,在客户沟通中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尽快反思的,建立自己的清单来提醒自己。并且,我需要将核查“人类误判清单”作为我每天的习惯,就像之前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样。
当初,每天对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的反思,让我现在养成了以终为始的思考习惯和积极处世的习惯,未来还有更多的习惯值得我去培养。显然,这个人类误判清单是我要培养的下一个重要习惯。
期望通过不断强调反思的重要性,并用自己过往的反思日志案例作佐证,能够引起你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如果你能够开始尝试每天做反思,哪怕每天只写一句话,只要你开始了并坚持去做,我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