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伦理真的非常神奇,里面有一种道德性,认为美是一种骚动,美是一种不安分,所以它非常害怕美。”
“因为在农业伦理当中,大家很怕特殊性,喜欢共同性,朴素、勤俭成为一种美德。一个人违反道德系统后,就会被议论,注意不是指责,是议论。议论可能比指责还可怕。”――《蒋勋说唐诗》
看到这两句想起了农村文化中,穿得美的人会被各种议论,甚至还会被恶语相加,在他们眼里“美”代表的是一种“骚”、“勾引”、“妩媚”,甚至可以和很多不安分的词语搭上关系,农村人摆脱不了的农业伦理,小时候穿得开放点就会被家长各种训斥,长大后出了农村,觉得大城市里遍布开放的女人。
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个女同学涂指甲油,然后有一次去她家也跟着涂了一次,谁知回到家里,被母亲发现,狠狠批评了一顿,说的也是各种难听的话,像一个“骚”字,在农村人的眼里就是“出轨”、“跟社会流氓鬼混”、“不检点的女人”等的一些不好听的代名词,所以每次听到“她”说起这些话时,我特别的反感,甚至是怀疑自己不是“她”亲生的,自己亲生的孩子父母狠心这么去描述她的孩子吗?这不是在给自己的身份沾污点吗?
后来大一点,买一两件稍微漂亮点的衣服也会被骂上“发骚”二字,自此以后便再也不敢买好看的衣服,都是走朴素的风格,最后导致走出社会,在别人的眼中,你怎么穿着那么“土”,无论买什么总是缺乏“审美的眼光”,甚至穿着特别不注意色彩的搭配,土里土气的“乡巴妹”成为了最合适不过的代号。
其实每个人都有发现美的能力,也有审美的眼光,可是当你成长在农业伦理中的环境里,你对“审美”的各种能力会被不断地扼杀,因为美是一种罪恶,是一种“骚动”,也是一种“不安分”,让你丝毫不敢跟他们有任何交集。
一个农业时代的人,她的审美观是朴素,一个“贵游时代”的人,美是华丽,是打扮,甚至是挥霍和奢侈的享受,所以就是因为这种美,造就了唐代的浪漫主义文学之美!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