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这条绒毯是一件旧物,它是数年前我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下的床上用品。舍不得铺垫,却被老鼠盯上并留下三个鸽子蛋大小的被洞,却依然不忍扔弃。
今天得闲,便决定将它好好修补一下。完工即上图模样,技术还不错吧。
我先找出半卷粉色中粗毛线,用棒针编织了相应大小的三个“补丁”。下图是其中之一。

因为绒毯较厚,我想应该编最厚的“元宝针”才合适。编好了补丁,我将与毛线颜色最接近的粉色尼龙线穿在缝衣针上,而后将补丁缝到绒毯上。
穿针引线,先钩连整平绒毯顺面,再稳固背面。这样镶嵌在损毁处的补丁就与周边相协调了。
忽忆儿时,奶奶整日为伯伯一家大小缝缝补补,也常念叨“笑烂不笑补”。
今日花两个多小时为绒毯打了三个补丁,感觉它确实比破洞时雅观不少。物质条件缺乏的年代,衣物烂了,适当修补可以继续利用。
而今,喜欢的东西遭遇损毁,依然想方设法修补;修补过程中充满期待,想象着它重现生机的美丽;修补好了是满满的欣悦,那是失而复得的珍视。这便是我今天给绒毯打补丁的感受。
敞帚自珍,怡悦吾心。那么,当我们在接人待物等方面有了差池或欠缺,不也是可以去及时修补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