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同学说:“为何我们人生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每当在选择的时候都令我万分焦躁。”
我说:“生而为人如果连选择的机会都想放弃,那与低等的动物有何区别?我们不要惧怕选择而要敢于选择,而且选择了就要拼命干,只要干不死那就拼死干。一个好的选择可能,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智精明,其实多一点天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谓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你是否发觉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总是会无缘无故冒出一些事情来,而这些事情我们根本无法预知,譬如你本来打算未来的某一天开一家烧烤店,这其实是有规划预测的,但你谋划的这件事却并不一定能成为现实。”
他说:“这叫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其实很正常不是?”
我说:“是很正常,但是你发现没有,即使你做了一个选择,最终不一样没能按照既定的方向行进么?那为何又要纠结于当下的一个选择呢?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到底有什么是不变的,只要找到这个不变的基数,我们才能以始为终的坚持下去,最近也常在思索这个问题,毕竟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不能这般没有方向的胡乱跟进,这不就随波逐流与世浮沉了么?。如果年轻时做不出什么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来,那就坚持做一件自认为有有意义的事情,即便不能年轻有为,到了中年能大器晚成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了。”
他说:“是啊,一个人的赛道非常重要,但要想找到一个赛道,且非易事。”
我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就是赛道不同跟没有赛道的差距么?有的时候看起来是房子车子票子的差距,仔细思索下,实际上是能力资源跟人脉的差距,但深度思考下,最终的本质还是认知人品思维的不同。所以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道。其实我更倾向于格局,何为格局,格局也可以简单似做一个人的眼界。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高度,最近很火爆的一个新闻,新东方受到双减政策的压力,已面临倒闭的边缘,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这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积极思考转型事宜,而且把那些崭新的用不到的学习桌椅尽数捐给了山区的贫困学校,本就面临资金匮乏的时机,他还能如此慷慨大方,此等胸襟与格局是吾辈学习的榜样,余老师的几本书我全看了,更多的思想体现在了他身为人师的贡献精神。”
他说:“余老师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在这般重大打击下,他还能如此挥洒自如,真是佩服之至。”
我说:“因为他吃过苦淋过雨所以更愿意为那些正在吃苦淋雨的人的撑伞,希望有朝一日那些吃过苦淋过雨的人,能从一棵小树苗长为参天大树,为这个时代遮风挡雨。”
他说:“走过别人走过的路,才能切身感受到这一路的辛酸苦辣,希望余老师能一笑泯之,放下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他又说:“一个人的格局如何培育呢?”
我说:“一个人的格局与他见过人,看过的书,走的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大格局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你也就被熏陶了,看书相当于与前辈面对面的促膝长谈,汲取他们的人生阅历。而走过得路也就是我们的自身经历了。经历越多你看到世面也会越开阔,就不会在乎一时得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