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弗洛姆《爱与自由》

弗洛姆《爱与自由》

作者: 比十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22:52 被阅读0次

爱的本质和要素

弗洛姆谈爱的本质,不管是伴侣之爱,父子,母子,同胞之爱,神爱、性爱、自爱,本质是付出和给与。

爱的要素除了给予,还有 关切、责任、尊重、知识

关切:你说你喜欢小狗,但是你忘记给他喂食;你说你喜欢茉莉花,可你总不给它浇水。我们就不相信你爱他们。关心是一种精神关注

责任:我对他人的需求做出的积极“响应”

各人必须担自己的担子,但各人的重担要相互担当。重担指那些压倒性的石头

--其实朋友见的倾诉与帮助也是责任,共担的未必是压倒性的石头。或者这种介于自己承担和共担之间。可以说是让别人帮助自己让自己能承担

尊重:我希望我所爱者,能够按自我的意愿,依其自我的方式生长和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

请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什么,他的成长属于他自己。首先尊重意味着孩子不被控制,可以自由的做自己。自由的看和听存在于这里的一切,而不是那些应该存在、过去存在或是将要存在的;自由的去表达他的感受和想法。

知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懂得观察别人。通过观察,通过大脑的分析,通过语言的表达,我们来获得相关的知识,我们不能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肤浅认识

所以把所有因素融合起来,去爱

--

爱的实践

无论时代怎样变革,我们都需要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存在着。唯有构成人格的生命态度不改变,爱的法则和真谛才不会改变。我们的个人人格魅力在爱情中仍然是主角,才不会使真我迷失本心

----这里我要说的,爱可以让人往积极的、活力的、美好的、创造的方向改变,也会让人由爱生恨,放弃生命的美好,往相反的方向去:痛苦、游荡。在爱情中,我们生出的憎恶,怨恨,让我们陷在深渊里。比如,我难过时候的状态,就是在心里说了很多破坏的话,同时对生活也更加没有方向,想放纵自己。也就是想的,说的,做的都不像平时的自己,更不是想要完善的自己。

好在,不管我们的关系如何,都还没有做出伤害彼此的事。比如为了刺痛、惩罚对方,自己行为的不当、言语的攻击。这会在感情出现问题或分手的时候,成为对方心里的刺,造成深深的伤害。

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自己,多烦多恨,难听的话,伤人自尊的话都不能对对方讲。

如果相处中有因为愤怒、伤心引发的暴力倾向,仍个抱枕还是可以的,还是要理性的发泄。对爱人的伤害要在清醒的时候有底线。

生存理论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对物质的占有我们都很熟悉。奴隶、三宫六院,这是对人的占有,被占有的人依存。所以妇女儿童的地位跟经济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当物质足够的时候,精神的需求就上来了。

人满足了温饱才能给精神和灵魂注入养分。去瑜伽,高尔夫,度假,这些都是精神愉悦的表现。

精神的满足才能获得幸福感,才能满足人内在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占有是多种多样,无法穷尽的

但是重占有的方式也在前进中探索,他们会在不断的历练中放弃对物质消费的痴迷,而听从内在想法成为他自己,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快乐。这让我想到断舍离,极简--发现真正所爱之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失败了--他们没有找到一种坚实的信念,而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变得冷淡,对一切都不满或者成为不幸的以毁灭为快的人。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获得更大的自由,继而走向独立。--感觉人性的发展是波折前进的,这才是出路

无论哪种发展都是为了人类更大限度的发展--我理解为存在即合理,那就是发展的样子。

--

重生存的生存方式

重生存的生活方式的先决条件是: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和具有批判的理性。我们必须主动乐观的,由内而外的运用这些力量才能更好的活着。

异化和非异化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致性,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自己做主,自己是行动的主人。这里还强调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里提到了冥想这种方式,写道冥想作为人类精神的高级食粮,皆可让众生获得灵魂的完美和自由,使人的身体和灵魂达到统一才会产生心神统一的境界

马克思说: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

书中的结论:人的身上存在着两种倾向,占有和生存倾向。第一种来自于人想活下去的生物性需求,后者是以奉献、分享、牺牲为乐。两种的延伸有多大,可能非常大。

对我的影响还是,人要自我完善,内在发展,自由与独立。爱和美。即我要怎么活

自由理论

过度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集权主义-这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中庸、适度问题

一个人在没完全脱离外在世界的束缚之前是没有自由可言的。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是人是社会动物,不可能脱离,所有也会有束缚。社会的发展给人便捷和自由,也捆绑你。

弗洛姆认为人的自由程度与个体的成长是辩证统一的。

独立与孤独,自由与孤独,发展与自由

自由与自发性

劳动:劳动中诞生智慧,诞生艺术、真理、诞生自发性,劳动可以肯定自我

在这些自发的活动中,我们与整个宇宙产生了连接,自我活动不断运转就会产生出强大的能量,进而自我这一个体也会越来越牢固。届时,不管你拥有多少金钱、感情,都不能真正衡量你真正拥有的力量。

自发意味着人类自身具有的自觉能动性。

很喜欢这句话--高贵的生命再也不需要所谓的权力、欲望、车子和房子来证明自己。

内在安全感是人对自己的喜爱和肯定

所谓的社会地位、财富等支撑起的自我,并没有从实际上根本消除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孤寂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暂时的安全。

--

逃避自由

书中讲了 施虐与受虐,破坏欲、丧失自我的人

其实这三种都是放弃自我和自由的人

根源是无力感、孤寂感;生命的未能实现。

人性与性格

弗洛伊德:每个阶段都包括满足愉快欲望和必须遵守真实世界规则之间的

冲突。当冲突顺利解决了,人格就能健康发展,否则个体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产生障碍--(我想到的是,在自我及孩子的成长中,注意一些关键内外部冲突。比如纯真与性意识,比如懒惰与自律,比如依赖与负责)

快乐和幸福

最伟大持久的幸福源于最高尚,有神圣性的人类行为。

虽然所有的快乐本身都是好的,但并非一切快乐都可选择。

相关文章

  • 弗洛姆《爱与自由》

    爱的本质和要素 弗洛姆谈爱的本质,不管是伴侣之爱,父子,母子,同胞之爱,神爱、性爱、自爱,本质是付出和给与。 爱的...

  • 给心灵留白

    1. 《逃避自由》 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可能更广为人知,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弗洛姆用严谨流畅的...

  • 《逃避自由》弗洛姆

    2018-06-13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弗洛姆对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现状的诠释,是他从心理学...

  • 2021-07-02

    自由的代价便是失去安全感。 弗洛姆《逃避自由》

  • 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

    弗洛姆说过,“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他还说过,“尊重意味着无利用。” 这里面其实涉及三个关键词:爱、自由...

  • 爱,是一种能力——《爱的艺术》读书笔记(中)

    爱是自由不是控制 弗洛姆大叔笔下的爱,不是纵欲,不是疯狂,也不是控制。占有并不是成熟的爱,“这种了解的意图在于施...

  • 弗洛姆和伯林的相似处

    弗洛姆和伯林都对自由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弗洛姆提到了自由的两面性,即自由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痛苦。 而伯林受贡斯当影响...

  • 【荐书与导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是」与「应当」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谓「解释世界」,就是对「世...

  • 弗洛姆的“自由悖论”

    文/唐鹃 01 哲学家弗洛姆在其著作《逃避自由》中,提出了“自由悖论”的问题,即人在“个体化”(独立、长大)的过程...

  • 弗洛姆《逃避自由》笔记

    艾里希 弗洛姆《逃避自由》 主题: 前个人状态社会既为人提供了安全保护,又限制了人的发展。现代人摆脱了前个人状态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弗洛姆《爱与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zh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