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幽微的人性》 第二、三章 精读总结

《幽微的人性》 第二、三章 精读总结

作者: 曹露Luna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20:44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情残比弱智更可怕

作者观点:

1、当人在弱小的时候没有被善待的话,你怎么能指望他大了以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2、“天生犯罪人”是白眼狼。著名的刑事古典学派代表人物贝卡里亚、边沁认为,犯罪是理性的,是任性的选择,是追求快乐的表现。但龙勃罗梭告诉我们,有一部分犯罪人根本不是这个问题,他们就相当于是一头野兽走进城市,你亮着红灯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类人对社会法律的意义是不会当回事的,他们只凭借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行事。这类人就叫“天生犯罪人”。这种人你无法用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来制约他。什么叫“天生犯罪人”?就是他对母亲都不能形成情感。

3、反社会人格的人都极其聪明,他们不光聪明,还能驾驭别人,所以就带有团伙性质。反社会人格又称反社会人格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术语之一,特指在个人行为中普遍存在饿无视和侵犯他人权益的模式。概括之,如果一个人其稳定的行为模式经常与基本的社会规范(包括道德和法律)相悖,并由此给周围人或社会带来困扰,破坏和危害,就被称为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

4、许多犯罪的心理实质是一种人生的迷失。很多时候你通过一个案件可以看出一种人生的迷失。当然,有些案件也是能看出社会问题的。我个人的观点是,社会实际上是很抽象的一个东西,是你、我、他形成的一个平台,所以你去斥责这个平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应该是我们大家小心翼翼地来维护这个平台,而不是去斥责这个平台,因为你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拔出这个社会。人这一生,你要是看一个点,它就会被放大了;但是,如果你跳出来,看一个长一点的人生,你就会觉得这个事你看明白了。

5、一个人吃的苦和享的福是等同的,你不吃这个苦,你就享不到福,比如早年上学这个苦你不吃,你后来一定找不着好工作。

文中作者提到,在她女儿很小的时候,作者谈论案子从不会避讳女儿,这让她女儿觉得自己比同龄人更成熟,因为她会知道怎样去防范一些侵害,并且知道发什么这些事情的原因,母女间会相互讨论这种事怎么做就能够加以防范。反思自己在育儿过程中,应该把社会阴暗面的教育提上日程,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告诉孩子社会不好的地方,并且学会正确看待与面对,引导孩子遇到危险如何自救。

第三章 信仰是经过生活实践的

作者观点:

1、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各不相干,但其实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什么叫循环呢?大家彼此都很冷漠,都很冷酷无情,那最后你得到的一定也是这个。如果我们大家都很有善意,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释放我们的善意,大家会很舒服的。

2、如果我们都是简单地把犯罪人给愤怒地推到对立面上去,那么有一天可能你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并不是谁生下来就肯定要犯罪的,很多人往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原因,所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3、观念是人内心的一种重要的自我管理力量,也是自我约束力量。如果我们知道,心理抚养需要亲自抚养,那么我们还必须知道,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在复制抚养者的观念与性格,复制她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

4、信仰这个东西,高不可及,人们为什么还要相信自己它呢?因为人的生命和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我的反思:

1、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反思自己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有时候是不是也很冷漠呢,对待不熟悉的邻居会微笑打招呼吗,对待服务行业的人士有没有更多的感想与理解,好像并不能完全做到。

2、孩子在复制抚养者的观念与性格,孩子不喜欢叫人,除了本身到了敏感期以外,有没有自己的原因,比如不愿意与人示好。

3、“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学会换位思考,即使是面对犯罪人,我们与社会给予他们多一点的包容,也许他们反而知道忏悔。

以下是第一章精读链接:

第一章 人性是养出来的   精读总结https://www.jianshu.com/p/f5f826801fdd

相关文章

  • 《幽微的人性》 第二、三章 精读总结

    第二章 情残比弱智更可怕 作者观点: 1、当人在弱小的时候没有被善待的话,你怎么能指望他大了以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

  • 《幽微的人性》 第一章 精读总结

    本书文章结构由访谈对话、学术著作和论文的严肃论述组成,文中结合大量实际犯罪案例对犯罪人进行一一的分析,通过犯罪案例...

  • 《幽微人性》

    第一次了解李玫瑾老师是在《老梁故事会》上面,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连杀9人的罪犯,警方一直抓不到,直到请到国...

  • 第916期【读书笔记】《幽微的人性》读书笔记

    《幽微的人性》读书笔记 文/袁茹意 《幽微的人性》作者李玫瑾,中国人民公...

  • 人性幽微处

    老师说,往往人们表现的不同与变化,往往存在于人性的幽微处。(下图是红的发黑的牡丹!美丽的三手图。)

  • 幽微的人性

    最近在听李玫瑾老师关于儿童教养方式的讲座,于是买了一本李老师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书《幽微的人性》,就像书中所说,...

  • 幽微的人性

    人们喜欢喜剧,同时也喜欢悲剧。人们有强大的意愿保持欢笑,同时在骨子里也抱有着窥探和猎奇。 喜剧是来源于悲剧,是因为...

  • 《幽微的人性》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 国内犯罪心理画像揭秘犯罪人心理成因 谋划青...

  • 幽微的人性

  • 《幽微的人性》

    自从当妈以后,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李玫瑾老师的视频。在育儿这条道路上,李玫瑾老师的话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幽微的人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幽微的人性》 第二、三章 精读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zp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