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心安即是归处》第4节,当下即是生活……
季先生甚爱猫。先生养猫的经历,不经看到了自己的多愁善感,也看到了耄耋老人心里的脆弱,其实,我也爱养猫养狗,我知道这种文人自怜的感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随着年岁逐增,人对生命的敬畏,对死亡的感悟会越来越深。
季先生爱猫,应该是喜欢与猫共处的一种状态,喜欢的是轻松自然、真性天然的一种滋味。小猫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的别扭。
后来咪咪老了,有一天自己跑了出去,再也没回来。季老觉得自己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内心里还颤抖不止。朋友们告诉他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绝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季老感慨生死必然,人生淡然的同时,这样写道,“何不学一学猫们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净利索呀!一点痕迹也不留,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让这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此处,先生说得越豁达,读来越觉心酸。
读季老文章,看其引用《古诗十九首》里的句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由想起李白也曾说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应该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豁然而又淡然的认知吧。说到人生,我觉得人生不过是段历程,来自何处,又去何方,不必深究,我们要做的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光阴不虚度,就是好生活。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何以为欢?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古诗十九首》里有一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