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我猜习大大肯定会读书,因为当年下乡那么艰苦,但“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对方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
今天随便聊聊,你随便看看。
一、读书日,一个勇敢开始,结尾…的故事
据说,设立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灵感源自加泰罗尼亚的“圣乔治节”。曾经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屠龙,龙血化作玫瑰,公主得到了解救,还得到了勇士的玫瑰。而每年的今天,男士会向女士赠送玫瑰以示骑士风度,作为回馈女士会赠送男士书籍,象征知识与力量。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很多作家,也是在历史上的今天去世。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不是每个英雄救美,都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你长得丑,你只能得到多读书的机会。而且,不管你书读得太多,写得太多,早晚也是死…
二、书,你说的是什么书
书,客观来说,只是文字、信息、知识的一种载体形式而已。历史比较久而已,从文字在龟甲、兽骨出现,就可以算是书了吧。
虽说一直叫书,但材质一直在变,从昂贵的缣帛到廉价竹简,从轻巧的纸到信息密度更大的手机。印刷方式也在变,刻、写、印刷、敲键盘。
但为什么大家还是对纸质的书那么看重呢,即使在其他设备上有同样信息?
1、守旧的传统
每隔几年,就会有人说,xx词语被歪曲原意啦,丢失传统啦,什么鬼的火星文啊、网络用语贻笑大方啊
我原来觉得确实是,还是要尊重传统和原意,学校里就最提倡这个。
但看了一档节目,高晓松那时候还很瘦,他说其实一切都是在演变的,我们今天的传统,其实很可能是过去的大逆不道。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风格和特点,一定会变化的。比如,连“时髦”这个词本身都会变得不时髦,而变成潮。再比如,书法那么多经典流派,很多刚出来时也是被批判的。
因此,看不起电子书,很可能只是一个“想当年,老子xxxx”的一种倚老卖老。
很可能只是一种不习惯而已。比如,你一定会觉得一个古老寺庙里存了一本破破旧旧的秘笈,就比放了一个ipad,要牛逼深奥一些。
2、互动方便
在纸张上书写,很简单、而且便于思考、容易发散、创造思维。不过这一点,或许是因为从小就是这样学的,而且目前电子设备的交互性还比较简单。而出生就用ipad的下一代,科幻片里空中手触、语音就能“书写”的科技出来后,书本还真不占优势了。
3、面积大
可呈现化程度高,但未来随着屏幕的发展,优势会越来越小。比如,ipad、kindle就越来越抢生意了。
也可以放在书架上,有一种装饰装逼的作用。
4、降低干扰
书,不会有其他弹窗。能帮助专注。
而电子设备,在容量上,检索上、复制性上,比实体书好太多了。即使你还非常喜欢纸质书,但你的笔记肯定都开始电子化了。
说了那么多,总结一下,最主要的是信息,至于以什么形式传递,你看怎么方便就好。
三、书,你变了
纸质书,在大家心目中有着传播智慧神圣的地位。
原来是少数人的藏品,大家为了看一本书,要抄、要走上很远去借,比如开篇习大大的故事。
不过,它本身是一种商品,而且这个属性越来越重。
我原本认为,只有有智慧的知识,才是能写成书的,书的内容是会被专家、专业的编辑精心审核的,是高质量的,是正确的。
但看了很多剪刀浆糊写的书,看了注释靠乱百度的书,看过狗屁不是的热书,我开始怀疑
而且,我最担心的是,书的审核机制也许变得与智慧根本不再相关。
就像之前通过一个朋友,简单问下图书出版,会发现编辑看重的不再是专业度(他们也不懂,他们只是发布者!),他们看重是自带流量,文章的点击率。如果书卖得多,我相信什么都会出版的。因此,营销人、媒体人、市场人将控制那些书能被出版,能摆上知识的货架。
而且,可以花钱出书嘛,就像花钱买个文凭一样。
不过相比较大家更喜欢的电视、电影、抖音,书还是被商业人看不起的,你就很少在其中看到打广告吧。因此,书还算是一片净土。
总结一下,书还是可以看的,但不要迷信纸质书,也不要迷信书与作者。
最后,如果你今天没读书,也无所谓,因为读书不能让你赢取美人、获得永生、当上主席,也不代表你low。
要知道高级的智慧,可能还是跟几千年前一样,是口口相传的。期待我们见面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