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御堂健康资讯 脾胃好不好,看看脸就知道。
中医看病强调望、闻、问、切,其实平时观察五官就大致了解脾胃功能情况,现在就让我们也来看一下吧!
一、面色:面色萎黄,多见于脾胃虚弱。
面色微黄润泽,称之为有胃气。若面部颜色、荣润发生改变,则为病色。面色萎黄多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色黄胖,可见于脾胃虚弱,且内有湿气之人。
二、口唇 :睡觉流口水,是脾虚。
正常人的嘴唇颜色应该是红色的,比较有光泽。但是,有些时候如果我们的嘴唇颜色看起来比较苍白,说起话来也有气无力,我们就需要有所重视了。很可能是由于我们的脾胃不健康所引起的。
唇色发黄多因饮食内伤,兼有湿热郁于肝脾,可出现精神倦怠,四肢困乏,头晕等症状。下唇深红且晦黯无华,多属脾虚运化不强,可见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
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虚不摄的一种表现。
三、鼻子 :鼻翼发红,多有胃热。
脾胃主要负责汲取养分进而为人体进行气血的补充,而脾胃健康出现问题,便无法为人体的五脏六腑进行营养的滋养,其中便对脸色产生影响。
若面色黯黄且无光泽,多为气血亏损所致的脾胃虚弱之症,所有若发现最近气色差,就需加以重视了。
四、眼睛 :眼易疲劳,脾胃不足。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是体现脾胃健康的“晴雨表”。从中医理论来说,肝开窍于目,而脾胃和肝脏是息息相关的,若脾胃机能失调便会对肝脏产生损伤。
因此,若眼睛红肿多为脾胃出现问题的重要体现。
五、耳朵 :耳鸣耳聋,是肾虚。
耳为肾所主,同时又受养于后天。脾胃虚弱可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出现耳鸣耳聋。若是脾胃虚弱严重,还可致耳廓变薄,颜色变黄,甚至发黑。
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
三怕撑,四怕饿。
生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加重脾胃负担;冷的东西可引起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因此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最容易伤及脾胃。
其次脾胃怕撑,过量的饮食会饮食停积胃肠,造成胃痛胃胀、嗳腐吞酸等症状。其三怕饿,水谷能养脾胃,饿不进水谷,则容易耗伤脾胃气血,致脾胃虚弱。
01、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不良情绪容易造成胃酸分泌过多,致胃溃疡甚至出血。
因此,中医认为,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内生,进而会影响脾胃。而笑可消除不良情绪,达到疏肝、平肝的效果,并进而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
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02、多动脚趾养脾胃
我经常让脾胃不好的病人多动脚趾,相当于按摩脾胃二经。
上班时,可以边工作边用脚趾抓地、抓鞋底,每次抓5分钟。或者在洗脚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边泡脚边用脚趾抓石头。
03、脾胃喜欢细碎的食物
脾胃和老奶奶一样喜欢细碎的食物。细嚼慢咽不仅可以让食物变得细碎,还可使食物在口腔与淀粉酶充分接触,同时刺激大脑,促进胃肠消化酶有规律的分泌,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04、春夏秋冬各有养法
春天少吃酸,多吃点甜味食物,如山药、香蕉、大枣等,以养脾脏之气。
夏天湿气较重,多吃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同时少淋雨、少贪凉。
从立秋开始多喝粥,以健脾备养秋膘。
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
弘扬中医养生文化,传承千年艾灸疗法,做中医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每天多学一点健康知识,让自己和身边人更健康。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圣透灸艾灸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