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了线上新员工培训班,我在群里每天早上发一张知识卡片。为了做这些知识卡片,我找了一些很有趣的定理、效应之类的来分享。
比如今天早上分享的就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你本来是一个不养鸟的人,但如果你偶然得到了一个鸟笼,你就会为这个鸟笼再买一只鸟回来。这是由近代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并提出的。
有一天,心理学家詹姆斯,对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说:“我一定会让你在不久之后养一只鸟。”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的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当它只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但是,自从卡尔森教授有了这个鸟笼之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但是任凭卡尔森怎么解释,客人都不怎么相信。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朋友送了你一个精美的鸟笼,也许你本来不想养鸟的,但是有了鸟笼之后,如果不买一只鸟放进去,每天看着空荡荡的鸟笼,心里面会有很强烈的缺失感,这就是“鸟笼效应”对人心理的影响。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当我们获得一件新的物品之后,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不断配置与其相匹配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比如你想让你正在追求的女朋友接受你每天送她的鲜花,那就不如先送她一个花瓶,之后她就会增加对鲜花的需求了。
那么,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鸟笼效应”呢?
一、让客户买买买。
如果想让客户买买买,首先要让客户拥有“鸟笼”。很多免费赠送、发放红包、优惠券等,都是让客户先拥有一个鸟笼。记得春节前,叮咚买菜的业务人员在送快递之余,一家家敲门劝说大家下载“叮咚买菜”APP,然后承诺只要下载注册成功就送XXX,这招果然很吸引小区里的阿姨们。对方也很讲诚信,下载注册完后当天下午就送了大大小小的水果蔬菜赠品。有趣的是,疫情来临时,叮咚买菜成了坚持在疫情期间送菜的供应商,于是这些之前下载了APP的人们纷纷开始用它家APP抢菜,还要早上定时抢。这就是之前的鸟笼起了作用,催生了未来客户的一系列消费。
再比如吉列剃须刀做“免费赠送刀架”的活动,当拿到刀架之后,就进入了“鸟笼”,然后不由自主去买它家的剃须刀了。还有我们常用的电动牙刷,牙刷本身的价格可以接受,因为它能用很久,但是高频更换的刷头价格就不菲了。这里的牙刷本身就是那个鸟笼。
二、让老客户买买买
如何让老客户一直“买买买”呢?就是在他消费之后给他留下来一个“鸟笼”。比如我们到饭店吃饭,结账的时候被赠送优惠券,只能下次使用,满200,减20之类的。鸟笼一旦留下,下次你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就会更加倾向于这家店了。还有消费积分返现,积分等值现金等。都是给客户的二次消费制造“鸟笼”,让客户继续“买买买”。
三、让客户买得更多。
比如一位男士到服装店里买西服,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只买套西服就算了,很可能配上领带、皮带、衬衫之类的。这里的西服就是鸟笼。尤其是其他配件相比于西服的价格而言很便宜,在对比效应的影响下,客户就很容易过多消费。
再比如,现在的电商平台靠大数据给你推送你需要的(基本上是根据之前浏览和购买的商品,来推送相关产品),这样会刺激你消费更多。飞利浦.科特勒说过:“想要知道人们接下来会购买什么,就看他最近买过什么,以及正在购买什么。”
总结一下,如果想让对方购买、持续购买并且越买越多,那就需要持续制造那只“鸟笼”。当然,为了避免持续购买和越买越多,就要提防那些丢给你的“鸟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