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附近的超市货架上进口零食越来越多,饮料啦饼干啦巧克力之类。
价格还特别便宜,相比同类国产食品价格基本持平少部分还要略低。
仔细一想「进口食品」代表高大上、价格比同类国货贵上好几倍,那都是大约十年前的印象。
如今国内物价高速飞涨的情况下,国外食品价格就会有「变」得便宜的错觉。而且,我仔细看了一下具体产地,大多来自欧洲,没有见到美国的产品,想必欧洲物价已经很久没有变化了。
不过如此大量的进口货物是因为税收降低了吗还是超市的经营策略,不得而知。我个人猜测是后者,因为这些进口食品大多是各种包装漂亮的小零食,最显眼处有一堆小猪佩奇的盒装小饼干似乎在宣告:本超市未来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
说起来暴露年龄,我是经历过自选超级市场在中国从无到有过程的那代人。
依稀记得在自选超市出现之前百货商店的模样:前排柜台、中间营业员、后排货架。
不管是卖布匹、暖壶、食品图书还是大彩电,看起来全都像是中药铺。
因为这种商店形式,所以有大量的售货员岗位需求,当时的女性从业最多的职业就是各种售货员,而物质匮乏,有些紧俏物品需要走后门才能买到手,售货员是很吃香的职业。
相较于现代敞开式超市让顾客直接触摸到商品从而诱发其购买动机,传统百货商店顾客与货物之间隔着玻璃柜台,看中的货物需要请售货员给取出来才能接触到,那时的售货员大姐姐们可不会虚假热情的招呼你,大都都很率直...
普通商场本身没有多少货,自然不会有什么促销陷阱,因此那时候人们购物目的性比较强,不会有剁手族。买回来的东西都尽可能物尽其用。
如今大家都拼命制造东西购买东西,说句大实话,制造的、购买的大多是些无用的垃圾,消费行为究竟是出于真的需要还是内心空虚导致的焦虑呢?
这么一想那时候的人在精神方面也许比起现在的人更具有灵魂也说不定。
当然,话虽如此如果问我愿不愿意重回八、九十年代,那么我只能回答:不了吧。
怀念归怀念,回去的话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愿意再经历那被营业员所支配的恐惧了。
网友评论